摘要: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一重要指示有很强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为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指明了实践路径。宁夏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作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曾因地处“西海固”贫瘠区域、自然环境恶劣,成为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县,且是回汉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盐池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指示,牢牢抓住滩羊这一特色资源,将其作为核心产业全力培育,通过构建良种繁育、规模养殖、标准生产、产业经营、品牌营销“五大体系”,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如今,盐池县不仅成为宁夏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更凭借滩羊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成为西部地区依托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
一、基本情况
盐池县下辖4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辖102个行政村、666个自然村及18个社区,总人口17.2万。该县位于宁夏东部,多为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皮毛”产业闻名,是“盐池滩羊”核心产区与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也是中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重要牧区县,因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孕育出优质滩羊品种,被誉为“中国滩羊之乡”。从2016年始,盐池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指示,坚定将滩羊产业列为“一号产业”,围绕“正宗、品质、效益”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连续16年出台《盐池县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累计投入12亿元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延链融合,持续提升“盐池滩羊肉”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县羊只饲养量稳定在330万只,羊肉产量2.9万吨,规模化养殖率超90%,精深加工比例超35%,培育出宁鑫、百草滩羊63个特色品牌。“盐池滩羊肉”六登国宴,进入京西宾馆、钓鱼台国宾馆等重点场所,品牌价值达128.13亿元,农民超半数收入来自滩羊产业。
二、做法与成效
(一)突出“稳”字,优化生产模式。以品种选育为核心筑牢产业根基,通过构建稳定可控的繁育体系、保持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推动技术成果稳步转化,确保滩羊产业在品质与规模上双稳发展。依托滩羊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扎实推进滩羊生产性能测定,精准筛选双羔基因1800只,进一步强化“核心群+选育群+扩繁群”三级繁育体系,为种群质量稳定提供制度保障。培育盐池滩羊选育场、朔牧繁育中心2个标准化良繁基地,规范绘制滩羊系谱图2000余份,累计投放优秀种公羊3.5万只,培育基础母羊“选育群”32万只,使滩羊存栏量稳定在88万只,形成“研、选、育、推”一体化的稳定生产链条,从源头保障产业规模可控、发展有序。同时,加快双羔基因选育、胚胎移植等技术成果的稳步转化,成功培育双羔基因滩羊775只,人工授精受胎率达87.8%,既保障了滩羊种群血统纯正、基因平衡与遗传多样性,又持续提升繁育能力和种群纯度,为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图为干净整洁的羊舍
(二)突出“集”字,增强产业实力。坚持草畜并举,借助滩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数字应用创新基地等项目,建成滩羊养殖示范村99个,培育3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614个,规模化养殖率达93%,较全区高出33个百分点。推进草畜一体化,建成百万亩优质牧草与天然草原修复基地,年种植青贮玉米、一年生牧草30万亩,综合利用作物秸秆、平茬柠条40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30万亩,年产饲草75万吨。培育饲草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能力21万吨,依托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打造集牧草种植、科学养殖、科技研发、教学实训于一体的“种养”融合样板区。

图为规模化养殖的滩羊
(三)突出“质”字,完善生产体系。紧抓东西部科技合作机遇,与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农科院等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引进30余名科研专家开展滩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搭建盐池滩羊研究检测中心,制定28项标准技术规程,并向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链条经营主体推广,严格把控全产业链质量,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超90%。依托中国电信技术,优化滩羊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覆盖饲养、防疫、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禁牧封育下的保种提品难题,发挥盐池滩羊产业研究院等机构技术优势,研发专用配方饲料,丰牧、中泉等饲料加工厂建成投运,年产能6万吨,保障了滩羊独特品质。

图为对滩羊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四)突出“联”字,升级经营模式。组建滩羊产业发展联盟,扶持滩羊集团、鑫海公司等18家区市级龙头企业,发挥其联农带农、价格指导、市场开拓作用,构建“政府兜底补贴、企业主动让利、农户放心养殖”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累计订单收购纯种滩羊270万只,保障8400余户养殖户稳定增收,实现销量与效益双突破。建成4家滩羊屠宰场,年屠宰能力150万只,屠宰加工比例66.3%,较全区高11个百分点。培育正源农业、九道农牧等35家精深加工企业及11家副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中西餐、礼盒等精深加工产品150余种,羊绒时装、火锅底料等副产品48种,精深加工比例达35%,较全区高13个百分点。引进西鲜记、宁牧臻源等10家电商主体,产品进入山姆超市、京东商城等平台,电商日销售额超80万元。
(五)突出“亮”字,强化品牌营销。依托“六上国宴”优势,构建“三牌联育”模式,培育宁鑫、百草滩等63个特色品牌,授权243家“盐池滩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店。2024年,“盐池滩羊”入选中国品牌十年路典型案例。创新“企业直销品牌专卖+零售+超市专柜+电商”营销模式,在全国设销售点264家,进入153家连锁超市262家餐饮企业,畅销28个省级行政区50多个大中城市,先后服务G20峰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场合,入选“中国航天保障用品”。其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第30位、畜牧类首位,荣获“中国品牌强县十大经典案例”等48项国字号荣誉。建立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专项整治9次,查处27起案件,维护消费者权益,擦亮“盐池滩羊”金字招牌。
三、经验启示
(一)立足特色资源是产业振兴的根基。盐池县深挖滩羊这一独特资源,将其作“一号产业”持续培育,16年如一日出台专项方案,投入12亿元构建“五大体系”。盐池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产业需紧扣本地资源禀赋,集中力量深耕细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石。
(二)科技赋能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盐池县20所高校合作,引进3余名专家,制定28项技术规程,搭建大数据平台,推动标准化、数字化发展。这充分表明,唯有依靠科技突破育种、养殖等难题,才能提升滩羊产业质量效益,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三)联农带农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滩羊,保障8400余户增收,构建利益共享机制。这表明,产业发展要让农民深度参与,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才能凝聚发展合力,实现产业富民的根本目标。
(四)品牌建设是产业增值的引擎。“盐池滩羊”通过国宴亮相、多渠道营销,品牌价值达128.13亿元。实践证明,强化品牌培育与保护,拓展市场渠道,能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