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外地之窗外地之窗
一部片、两朵花、三本书、四个果——湖北省枣阳市老促会二三事
2025-01-03 11:15:23来源:中国老区建设作者:赵世辉 耿学政

近几年来,湖北省枣阳市老促会主动担负起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任,围绕“促”字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敢于担当、善于谋划、勇于作为,以“一部片、两朵花、三本书”为抓手,实现了“四个果”,先后多次荣获省和襄阳市老促会工作先进单位,宣传工作多次获得中国老促会奖励。

高水平拍摄“一部片”

2023年,湖北省老促会确定枣阳为全省第一批首个拍摄全国革命老区影像志《红色记忆》专题片的县市,并联合央视国学频道于11月进驻枣阳,开拍反映老区红色文化的纪实专题片“丰碑昭日月,老区展新姿”。专题片拍摄的协调工作主要由枣阳市老促会承担。老促会把此项工作列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按照省老促会提出的“开篇即精彩,成品即精品”的总要求,凭着领导的信任和重托领命而动,听令而行,使命上肩,责任上手。该专题片涉及到枣阳10个镇办区、15处红色遗址、8名重点采访对象,时间紧、任务大、担子重。会长张利平、秘书长赵世辉身先士卒,与摄制组同志们一同爬山、一同吃盒饭、同顶风冒雨早出晚归,确保拍摄任务圆满完成。《湖北老区建设》以《深情拍摄革命史,传承红色育后人》进行了登载;其做法在全省老促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高标准培育“两朵花”

“两朵花”即栀子花、油茶花。自2013年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和2021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枣阳市老促会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将新市镇周楼村和王城镇端公村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联系点,帮扶周楼村发展栀子、端公村发展油茶项目,为周楼村提供扶持资金40万元,发展栀子种植2000多亩,年均增收4万多元;为端公村提供资金15万元,改造老茶园300亩,年增收3万多元。“两朵花”有力地助推了两个老区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步伐,为全市老区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高质量编好“三本书”

2018年至2024年,枣阳市老促会完成了《枣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枣阳市红色遗址遗迹总汇》《枣阳市十年红色文化事业发展成果》三本书籍的编纂任务全面、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枣阳从大革命时期到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等。

《发展史》创精品。枣阳市老促会克服上溯时间久远,存档资料有限,尤其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系统资料缺少等方面的困难,集全市之力,通过深挖细找精准归类、反复甄别、细心打磨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奋起直追于2020年底基本完成了《枣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的编纂任务并于2021年4月出版发行,位于湖北省编纂工作的第一方阵,实现了“确保质量,争创精品”的目标,被湖北省老促会授予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史《湖北卷》编纂特别奖。

《总汇》全省领先。2022年,结合贯彻“全省老促会红色遗址遗迹专项调查推进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枣阳市老促会在开展红色遗址遗迹专项调查的同时,启动《枣阳市红色遗址遗迹总汇》的编纂工作。为了全面科学地归集枣阳红色遗址遗迹,市编纂专班立足抓重点,找亮点攻难点,在认真筛选调查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人(一件)、一故事、一照片、一本书”为主题的“四个一”标准,将主要革命人物和红色经典故事汇聚并打造成宣传英烈赞美英雄、教育后人的重要史料书籍。经过一年多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枣阳市红色遗址遗迹总汇》共汇集全市红色遗址遗迹116件(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I址7件,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23件,革命领导人故居(旧宅)15处,革命烈士纪念碑(墓、纪念亭、画像、证件)56件,红色纪念设施11处,其他4处。《枣阳市红色遗址遗迹总汇》一书成为全省革命老区县(市)第一部完整的红色遗址遗迹汇编,被列为全省老促会年度会议的参展书籍。

《红色文化成果》创第一。自2023年,紧密结合枣阳市十年来红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实际,市老促会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启动《枣阳市十年红色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简称《红色文化成果》编纂工作,主要分五大板块记述:红色史料书籍编纂成果;红色纪念设施建设、维修、升级的成果;红色文化教育成果;红色旅游业发展成果: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成果。

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杨晶为该书作序,表示《枣阳市十年红色文化事业发展成果》深度挖掘并创造性阐释了枣阳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扬光荣传统,助力枣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与多元的文化激荡中稳立潮头、奋勇前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该书的编纂出版,既是枣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市老促会、市史志研究中心等相关单位及编纂人员的智慧结晶,充分彰显了老区人民坚定不移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和行动。

经过全市上下通力协作,《枣阳市十年红色文化事业发展成果》2023年底基本完成初稿的拟定,2024年9月上旬完成出版发行,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该书为湖北省首部此题材书籍,获得湖北省、襄阳市老促会的肯定。

高站位结出“四个果”

以枣阳市被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规划为契机,全力推进红色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安排,全市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红色文化事业硕果累累。

一是红色血脉赓续的存史成果。在市老促会、市党史研究中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枣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脉络更清晰、史料更翔实、事件更完整、实用更权威。市老促会在桐柏县革命纪念馆发现毛主席贺“枣阳首次获得解放”手稿这一珍贵历史资料。通过市委、市政府和各级组织的努力,枣阳90%以上的党史、老区革命发展史已得到了挽救性的挖掘保护,修编存史的工作成果已成为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后人的重大奉献。

二是红色基地建设资政育人成果。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区红色基地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资金近亿元,重点加大了枣阳革命纪念馆、黄火青红色文化园、新集战斗纪念馆、程克绳故居等红色基地建设,形成了北有火青、南有新集、西有程克绳、东有余益庵、中有革命纪念馆的全覆盖红色教育基地网。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鲜活的、真实的教材,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红色资源转化致富成果。在革命老区建设和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的政策优势,利用已形成的红色资源,坚持走农旅、文旅、红旅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红色文化形成的红色产业、红色资源不断转化为红色经济,成为老区人民致富奔小康新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增长点。

四是红色经济发展蓄势成果。枣阳是襄阳市唯一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全国百强县。今年,国家出台了《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充分发挥毗邻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的独特地理优势。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激活大别山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活力提供了再次跨越的机遇。

在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坚守政治站位,把准职责定位,坚持主动作为,永葆革命情怀,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