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经验展播经验展播
“一碗小米粥” 的故事——招远市老促会为西山王家村老人熬好一碗小米粥的那些事
2024-11-20 15:24:50来源:市老促会作者:吕松霞

8月的一天,我和烟台电视台2名记者慕名来到位于灵山脚下的招远市蚕庄镇西山王家村。听说这村8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都到村“健康快乐驿站”集体打饭,喝免费小米粥,领雪白的馒头......

我们最先来到一片绿色谷子地,谷粒饱满的谷穗弯垂着头,在阵阵微风中摇曳......“今年谷子是个丰收年”村委王生玉书记高兴地对我们说。这就是著名的灵山小米!

当年的军队粮  如今的养老粥

西山王家村盛产小米。这个红色小山村,地处灵山东麓,山青水秀。战争年代是我党红色根据地。当年,八路军五旅十四团团部、延安抗大胶东支校第三分校、灵山采金局都在这里驻扎。1940年,这里曾发生著名的灵山战斗。在数倍于我军的日伪军三路疯狂进攻下,八路军200余名战士与日伪军殊死搏斗,掩护600余名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和携机密文件的胶东根据地机关人员突围,拼到最后全部血染青山。巍巍灵山脚下的小山村,至今仍留有灵山战斗等十多处红色遗迹,仍有当年经历过八路军秘密筹集黄金送延安的老人,是烟台市首批17个红色基因特色村之一。

小山村地处偏僻,现村里196户463人中,老人居多,其中70岁以上老人就有80多位。如今,在招远市老促会、老促会理事单位、村委的共同努力下,这些老人每天中午都能喝上一碗暖心的小米粥。十里八乡传说的“一碗小米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每天中午,村里老人们都会汇聚到村“健康快乐驿站”有序排队,免费领取由村统一做好的小米粥和仅收1元钱的三个馒头。每位老人配备一个保温盒刻有自己的名字,确保老人在冬天也能喝上热乎乎的小米粥,吃上新鲜的馒头。一些不能行走的老人,由能走路的老人给他们领饭、送饭,被邻里街坊分组照顾。如果哪天谁没来领粥,妇女主任就会安排志愿者去看看,是病了还是有啥事了,避免老人在家发生意外而无人知晓。如果哪位老人生病,其他老人还会组团去看望,端个水、送个药、说个话啥的。 

“家里就我一个人,最头疼做饭了,现在每天都有新熬的小米粥、新蒸的馒头,每天来领饭时和老伙计们唠唠嗑,一天的心情都特别好”

“一个人,不值得做,现在村里统一熬得粥比自己熬得好喝,原来能喝一碗,现在喝两碗,这样的生活我们能多活好几年!哈哈哈......”

“子女们现在都在外面工作,自从村里有了集体发放小米粥、馒头,他们也不用挂念着我们吃不上饭,也能安心工作了”。

“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呵”

......

傍中午,我们来到村“健康快乐驿站”,老人们争相向我们叙说。

这是一个小四合院,短短的午饭时间,小院汇聚了满满一院子老人,他们或三五成群等候排队,或三俩嘎伴,执手交谈,整个小院充满了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老人们每天这个时候,都能在这里见个面,聊聊天,拉拉家常,街坊邻居相互招呼,嘘寒问暖。目前,全村享受小米粥的老人达到84位。

“一碗小米粥”不仅解决了村里老人“吃饭难、吃好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老人们有了交流的机会,彼此慰藉,加深了邻里亲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著名的灵山小米,当年是供养八路军的军粮,如今成为供养老区老人的养老粥!

调研触动爱心  帮扶见诸行动

与招远市老促会的同志聊天中得知,“一碗小米粥”活动源于一次招远市老促会深入老区村的调研。2023年夏天,招远市老促会会长隋云斋、执行会长孙得播携理事单位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春明到西山王家村调研,走访一户村民时发现,身体虚弱的老人嫌做饭麻烦,一碗咸菜、两个馒头已经嗵了两天。再详细了解得知,村里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已进城工作,留守老人们普遍年龄大、身体不好,每日三餐基本上都凑付。

招远市老促会领导,金鸿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见此情景心痛不已,与村党支部书记王生玉建议,西山王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的小米远近闻名,能否让村里的老人们每天都喝上一碗小米粥?书记当即爽快答应“那太好了!”“村里可以拿出二十亩土地,专门为老人们生产小米。”同时他自告奋勇:“我家还有一处院子,孩子在城里工作没人住,可以贡献出来做食堂。我简单装修一下,每天在那里熬粥,老人们还可以集中在一起活动活动。”

说干就干,招远市老促会精心筹划,村书记自费9万多元用一个月的时间装修好院子房屋,老促会理事单位金鸿社工服务中心配备了熬粥设备。一个村“健康快乐驿站”就这样很快建成了。

互助养老新模式  八旬巾帼显身手

小米有了,场地设备有了,谁来熬粥?雇人?没有资金,金鸿安排志愿者?西山王家村距招远城区25公里,无法长期坚持。招远老促会领导、西山王家村书记、金鸿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商量了三天,一个大胆的方案出炉了:从村里老人中招募志愿者,让年龄小、身体好的老人当厨师,每天负责给全村老人熬粥。一个特别的村民大会在西山王家村召开了。老人们听到“一碗小米粥”的计划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报名。经过反复评估,28位身体状况不错的老人入选,成为西山王家村首批志愿者。84岁高龄的王学敏老人强烈要求参加,志愿队看她身体比较硬朗,个人意愿强烈,也吸收了她。金鸿社工服务中心为志愿者们安排了健康查体、购买了意外保险并定制了工作服。28位妇女志愿者,她们年龄最小的70岁,最大的84岁,村妇女主任王恒杰负责组织,她工作认真扎实,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敬爱。安排志愿者轮流值班,根据老人当天人员多少按比例下米,掌握发饭,日常管理。充分依靠农村妇女志愿者破解农村助老难题,让老区妇女成为互助养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内生式发展的主力军和“掌勺人”,展现了老区精神,展现了老区妇女风采。健康快乐驿站里有一面“志愿者荣誉墙”,墙上张贴着志愿者充满笑容的照片。今年,烟潍高铁通车后,这些老区巾帼志愿者将由金鸿社工统一定做服装,组团带她们乘坐高铁到北京天安门游览。

持续奉献爱心  金鸿村委担当

“一碗小米粥”活动实施后,金鸿社工又做了延伸服务:为老人提供馒头。金鸿社工在单位食堂里蒸好馒头,每周一至周五志愿者开着自己的车驱车25公里,上午10:00前把馒头送到西山王家村。每天为每位老人提供三个馒头,象征性收取一元费用。这样,老人们领粥的同时,就可以买到三个新蒸的馒头了。

金鸿全年200多天免费给老人送馒头,风雨无阻,分文不取。

“一碗小米粥”互助养老模式感动了社会。“八十四岁老人争当熬粥志愿者”一时被传为最美佳话。“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在,在招远,提起西山王家村的“一碗小米粥”,十里八乡的群众都竖起大拇指,许多村争相学习效仿。活动现已推广到3个村,受益老人达到215人。

金鸿社工先后投资15万余元帮助三个村上设备、建驿站,另外,金鸿社工服务中心还投资10万元,搭建了农村居家24小时5分钟助老服务呼叫平台,现已启动。同时,发动老人子女参加志愿服务。

“一碗小米粥”活动既是招远老促会“精准帮扶”老区群众,为老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体现,也是老区群众感恩社会、感恩党,勇于自助担当的老区精神的真实写照。

这里有招远市老促会的担当,有村支部书记的担当,有村普通群众的担当,更有社会爱心企业的担当。活动在村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展开,充分体现了党支部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村里共20亩谷子地,一年收入仅八万元,就是这小小的八万元收入,村里让80多位老人喝上了热乎乎的免费小米粥。

“一碗小米粥”通过“小老帮老老”服务,对老区老年群体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展现了互助互爱的老区精神,村民对党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活动还溢出宣传本地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本土化的优质小米种植和自给自足模式,保障了“一碗小米粥”活动的可持续性,提升了小米品牌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为小米产业创造了附加的经济价值,推动了农村产业振兴。

最后,我们来到熬粥现场,粘稠的小米粥已经熬了两个小时,远远的就闻到浓浓的香味,一直飘到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