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外地之窗外地之窗
贵州省绥阳县郑场镇卧龙社区高滩村:好日子,在路上
2024-10-30 09:46:17来源:中国老区建设作者: 匡兴洪

羊肠路、石头路、旅游路,记录着高滩的变迁。

贵州省绥阳县郑场镇卧龙社区高滩村民小组,四面环山,群山连绵,海拔在800米左右。

高滩的200多户人家梯次坐落在一座座山坡上,或者山脚下。在我的记忆里,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滩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

高滩距离古镇郑场镇15公里,农用肥料、生活物资都靠肩挑背运,往返一个来回需要半天时间。挚友李天学曾向我讲过他家生活与劳作的情形:农活忙的时候,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把坡上的农活干完,生活物资和肥料等只能摸着夜色背运。夜幕笼罩下的山路显得格外坎坷,李天学只好左手握手电筒,右手拄一根竹棍,肩背百余斤货物往家赶。光线忽明忽暗,李天学深一脚浅一脚匆匆赶路,回到家里已常常是半夜光景。

1993年5月,郑场镇政府组织高滩村民修建起一条近20公里长的乡村公路。说是公路,其实就是机耕道,坡度大、弯道多、路面窄,但老百姓极为满足,至少在迤逦群山里能响起长安汽车和拖拉机的马达声,减轻了人力运输之苦。

公路通了,居住在高滩的农民们开始种辣椒和烤烟,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然而山里的雨水连绵不绝,这条路经常被暴雨冲刷。坏了修,修了又坏。

2016年全域旅游的劲风吹到千年古镇郑场镇,也吹到了高滩。高滩距离千年古寺卧龙寺不远,而且还是卧龙湖的发源地,龙塘与龙洞就在高滩。让高滩人感到惊喜的是,国家要在卧龙湖修建水上运动中心,承办2018年8月8日举行的贵州省第十届运动会水上比赛项目。

绥阳县交通运输局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主动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将高滩那条简陋的村道升级改造为旅游公路。时任绥阳县交通局局长、现绥阳县副县长徐春说的话让高滩人极为振奋:对接千年古寺卧龙寺和卧龙湖水上运动中心,让附近农民能吃上旅游饭。

很快,机耕道被截弯取直,全程缩短至11公里;水泥路面宽6米,防护栏和绿化带一应俱全。

这条旅游公路像一条玉带将高滩与外面喧闹的世界紧紧连接起来。鲫鱼、红豆杉……那些高滩的“珍宝”,快捷地走出了大山。

李天学最先嗅到商机,自筹资金建起了鱼塘,而且还利用自己的林地养殖了100多只山羊,办起了农家乐,据说收入较为理想。

郑场镇镇长周吉雪告诉我:就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高滩的道路不断升级改造,就连农户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也全部被水泥硬化,彻彻底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艰辛日子。

我的侄儿匡荣刚在绥阳县城一所学校当老师,想把自己的父母亲接到县城居住,享享清福,但他的父亲执意要留在高滩。他对匡荣刚说,现在高滩交通方便了,又是旅游景区,既看得见山,又望得见水,更能记住乡愁,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住在老家,舒心踏实。况且你哥哥还在这里办起了乡村诊所,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生意火爆,我得帮他打理打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改革的春风,是党的惠民政策,让高滩的路由曲变直、由软变硬,让高滩的全体老百姓真真切切踏上了实实在在的致富路、小康路、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