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外地之窗外地之窗
湖南省:常德庭院经济,破题“千万工程”
2024-10-29 16:08:51来源:中国老区建设作者:常德市老促会 常德市乡村振兴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将庭院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整治同步谋划推进,破题“千万工程”推进老区乡村振兴,带动老区群众致富,取得了明显成效。

示范引路 破解“三大难题”

老区推进“千万工程”,从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这是常德深入调研后形成的共识。但如果政府大包大揽,老区环境整治面临着资金缺口大、群众参与热情低、长期坚持难等“三大难题”。为此,常德市积极引导农户将房前屋后、行道路上、荒山野地的每个角落、每片空地都整理干净、利用起来,变庭院美景为庭院“钱”景,实现既美又富的有机结合。

万事开头难。为打消群众的顾虑,常德市坚持示范引路,鼓励群众边干边看。2023年全市推进“十镇百村”试点,投入3370万元支持庭院经济项目152个,当年参与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受益人数近10万人。

临澧县四新岗镇众胜村是首批试点村。村里脐橙产业经过脱贫攻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试点以来,该村发动农户除杂草、整庭院,村里提供脐橙种苗和技术指导,全村650户农户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脐橙,新增种植面积1000多亩。

“农户先把自己房前屋后整理干净,村里验收合格后免费发放种苗。刚开始,大家积极性不高。我们就鼓励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先带头干起来。现在,全村都抢着干。农户房前屋后都做到清光见底、前后贯通。村里一棵杂草、一点垃圾都看不到。”众胜村党总支书邵克喜谈起村里的变化满脸自豪。

汉寿县百禄桥镇有悠久的枳壳种植和加工历史。庭院经济试点推开后,全镇5566户中已有2100户在自家庭院种枳壳。同时,村里行道树也全部改种枳壳树。行道路的卫生清扫按片承包给村民,相应路边枳壳收益作为其工资报酬。村里的环境卫生不用花一分钱。群众栽下去的既是“摇钱树”,也是“绿化林”,在高质量庭院经济发展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提环境美化,就栽观光树木”的固化思维正在扭转。

因村定策 确立“九变模式”

发展庭院经济,关键在因地制宜、因村定策。

常德市村庄分山区村、丘陵村、平湖村三个类别,指导各村根据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传统优势、产业现状,确定变庭院为特色果园、生态菜园、中草药园、园艺基地、绿色栏舍、家庭作坊、文旅小店、服务网点、电商网店等“九变”模式。坚持依法依规、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原则,以农户为主体,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石门县是常德市唯一的脱贫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里山区村居多。该县依托“中国生鲜家禽第一股”的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一分散”(统一供应鸡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药品、统一保底回收,农户分散养殖)模式,带动全县31个脱贫村、1509个脱贫户,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土鸡养殖,户均年增收约4万元。“白天漫山鸡跑,晚上满院鸡叫”成为石门山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走进常德乡村,石门柑橘、澧县葡萄、桃源红茶、临澧脐橙、武陵菌菇、鼎城油茶都在农户庭院开花结果,利用自家庭院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蔚然成风。漫步乡间,道路两侧、房屋四周郁郁葱葱的果树和姹紫嫣红的鲜花,别有一番“屋前棚架豆紫妆、花开蝶来满园芳”的诗情画意。

武陵区芦山社区发展小型设施化出菇房项目,帮助农户在房前屋后建起“出菇房”,一座座漂亮的“出菇房”成了农户心中的“幸福房”。鼎城区谢家铺镇打造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农户庭院掩映在水稻田中,以稻为笔,擘画出乡村振兴的瑰丽蓝图。桃源县木槎桥村,村民潘兰芳在不到两亩的庭院内种上了葡萄等水果。去年以来,仅葡萄采摘收益就接近3万元。澧县复兴镇力推“山林变果林、林上变林下农户变社员、小院变花园”的庭院经济,参与群众户均增收达到2000元以上。

着眼长远 建好“六项机制”

开局不错,如何长远?这是常德市在抓庭院经济促环境整治上始终思考探索的课题。为此,市里建立了党建引领、重点帮扶、生产奖补、利益联结、结合互促、舆论引导等“六项机制”,及时将试点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用制度管长远。

常德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兴庭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党建引领机制重点是把村‘两委’,搞坚强,重点帮扶机制主要是解决资金、销售、技术等难题,生产奖补机制按照多干多奖激发群众积极性,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和老区群众得到实惠,结合互促机制是把庭院经济、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同步谋划推进,舆论引导机制重在浓厚氛围。通过六项机制,用好政府、市场、群众、社会等多方力量,齐抓共管、长期坚持。

安乡县为解决庭院经济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打造“安乡农仓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签约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8 家,“入仓”农产品138个,产品平均溢价超过40%,2023年销售额超5亿元,既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也让群众享受了品牌红利。目前,全市正着力搭建“一村一销售协会一电商网点、一网红直播”的销售平台,力争不让群众为产品卖不出、价格卖不好而发愁。

津市市统筹有效衔接资金、后盾单位资金,制定全市奖补方案,鼓励农户发展小型种植养殖。金鱼岭街道大关山村农户韩绍军去年在房前屋后种植黄金西柚175棵、饲养土鸡80只,经村里验收后,共获得奖补3300元,同时获评“庭院经济示范户”和“最美庭院”。

“村里有资金奖补、有技术指导,只要肯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村里也会越来越美。感谢党的好政策!”韩绍军充满了感恩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