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外地之窗外地之窗
以饮水思源的深情 做促进老区发展的工作 ——浙江省老促会关心“三老”人员侧记
2024-10-10 15:46:36来源:中国老区建设作者:胡佳

【编者按】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老红军、军烈属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代表座谈时强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关心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的生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促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共产党的良心。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是一种深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惦念。我们刊发浙江省老促会关心“三老”人员事迹,以期映照老促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以饮水思源的深情  做促进老区发展的工作——浙江省老促会关心“三老”人员侧记 

“上个月,镇海成立了老促会,至此,全省32个老区县全都有了老促会机构。”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省老促会会长陈铁雄刚坐下就开始盘起“家底”。

盛夏八月,西子湖畔,中国老促会会长支树平与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就浙江老促会工作交换意见。

“老区工作、老促会工作需要我们什么支持,我们全力以赴。”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成率先表态。

“需要省财政保障的,我们积极支持。”浙江省副省长张雁云紧随其后。

在杭州期间,我们时时体会到这种“尚未开口已被感动”。

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爱,对老区工作的重视,对老促会工作的支持,一脉相承。

2024年8月9日,浙江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第六届一次会员(理事)大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作出批示:近年来,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弘扬老区精神、扶持老区建设,积极助力革命老区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新征程上,希望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情系老区、关注老区、支持老区,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构建桥梁纽带,为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为我省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2004年8月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浙江省老促会的工作。“省老促会的老同志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很关心,提出的建议意见很中肯,向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区开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省政府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汇报。在制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对老区发展也要有具体的研究和考虑。”

五年来,浙江省老促会以饮水思源的深情,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浙江老区人民共同富裕,续写着“有为有位”。 

缘 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加快老区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三老”人员,是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和老交通员。

走访慰问“三老”人员,是浙江全省老促会每年重大节假日的一项“必选动作”。每到一处,老促会同志都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家庭等情况,仔细倾听需求,叮嘱他们注意保重身体。

2020年,浙江省老促会在调研时发现,一些“三老”人员的住房设施简陋,生活十分不便。

省老促会常务理事会组织两个组,分赴武义、缙云、平阳三个革命老区县,对老区乡村“三老”人员的住房情况进行实地察看。同时,组织各个县老促会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从调查摸底和实地察看的情况表明,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关怀下,绝大多数的“三老”人员生活安逸、美满幸福。但也有部分“三老”人员及其配偶,住房环境不佳,生活极其不便。

2022年11月,在永嘉县岩头镇五尺村,浙江省老促会会长陈铁雄分别拉着100岁老交通员胡三蕊、93岁老党员胡洪波的手,并用温州话亲切地向他们问寒问暖,详细询问他们的健康、生活状况,了解医保落实情况,并嘱咐老人子女和当地政府负责人,“三老”人员是国家的“宝”,一定要关心照顾好“三老”人员,让他们真正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家

从省老促会走访察看的“三老”人员住宅情况看,房屋破旧不堪,塑料纸挡窗,编织布作隔墙,光线暗淡,漏雨漏风,缺失洁净的灶厨和卫生设施,鲜见电视机、电冰箱,与当地村庄面貌格格不入,与其他村民生活水平落差较大。平阳县怀溪镇水口村,与文成县珊溪镇接壤,自实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平坦整洁,村内绿树成荫,村民住房整齐排一,室内亮堂设施齐全。但1948年入党的徐朝说家,外墙剥落,门窗不全,屋顶落水,室内灰暗,卫生设施全无。缙云县新建镇凝碧村老党员张设金夫妻俩住房20平方米左右,房屋陈旧、破损,光线弱暗,且不挡风。

2022年7月15日,浙江省“三老人员”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签约仪式在浙江省民政厅举行

24个老区县老促会调查反映,共有“三老”人员1624户,其中住房急需改善的有17个县,计196户。主要集中在加快发展县。属于既是老区又是加快发展县的有15个,计“三老”人员1527户,住房急需改造改善的160户,约占“三老”人员总数的10%。

情况汇总上来,陈铁雄深感不安:“‘三老’人员对党的信仰坚定,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作出过重大贡献。饮水思源,对‘三老’人员办实事、做好事,解忧帮困,厚爱一层,享受浙江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成果,安度幸福晚年,是党和政府应尽的义务、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团体献爱心、做公益的体现,更进一步促使全社会形成尊敬革命前辈的良好风尚。”

建  言

浙江省老促会通过调研摸查发现,10%“三老”人员的住房条件之所以长期未得到改造改善,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策遗漏。享受国家有关改善住房条件政策的有两类群体:一类是残疾人,每人4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800元,最高可获得6.4万元改造经费;另一类是低保户,符合条件的,每户可获得3万至5万元不等的补助。而对“三老”人员住房条件的改造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所在地乡村地处边远山区,经济上欠发达,村集体经济较好的年收入仅20万元左右,村庄建设靠的是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和项目建设补助,专款专用。

三是自身经济状况不佳。“三老”人员年老体弱,都在90岁左右,经济来源依靠国家每月660元至92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而子女也都年迈,自身家庭收入也不宽裕,无力筹集资金实施改造改善。

2020年10月27日,共青团浙江省委、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在义乌市陈望道故居共同举办了浙江省首批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授牌仪式

浙江省老促会一班人提出,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对有困难的“三老”人员,重点关注、倾力帮扶,使他们在有生之年共享共和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丰硕成果,过好安逸幸福的晚年生活,意义重大。

就这样,一份调查翔实、措施可行的《关于重视改善部分“三老”人员住房条件的报告》呈送到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案头。

“少则一户4000元,多的也就40000元,就能使这些‘三老’人员‘老有所居’,我们浙江省完全有这个能力,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省委机关食堂,陈铁雄会长现场向有关领导举例。

既要为困难“三老”人员改善住房条件,又要科学安排政策措施,与现行其他有关“惠老”政策相协调统一,避免可能产生的新的不平衡。浙江省老促会在报告中建议,提请省级有关部门开展更为全面更为仔细的排查工作,摸清搞实“三老”人员住房条件和生活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项政策,拟比残疾人和低保户更为优惠。并落实专项资金,明确实施部门,实行目标考核。

有困难“三老”人员的住宅,多数为木结构老宅,共同点是破损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不同点是情况各异,处置宜别。有单家独户的,也有联幢共住的;有较易改造的,也有改造时牵涉到左右邻舍可能引发墙体地基纠纷的;有破损严重不宜改造的,也有留有旧屋但已经投靠直系亲属居住的。

浙江省老促会进一步建议,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置。能改造改善的则改造改善,重点改造老人的卧室、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路、照明和下水道,实现“净居、暖居、亮居”目标。不宜或难宜改造改善的,努力动员和优先安排“三老”人员进入托养机构;或调剂乡村空置房屋进行迁徙;或教育直系亲属履行赡养责任和义务实行同居照扶。

行动——“三老”人员住房:愿改尽改

调研报告很快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郑栅洁的高度重视并批示。

2个月后,2021年3月10日,浙江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三老”人员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

在袁家军书记、黄建发副书记、王文序副省长的重视过问下,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制定方案,筹措资金,在建党百年华诞之前,对需要且愿意进行住房改造的1302户“三老”人员,全部完成了住房适老化改造。

比浙江省老促会建议的“七一”前启动、年底前完成,大大提前了。

2024年6月,为贯彻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作出的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实施浙江省老促会革命老区千人培训人才计划,助推全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提升老区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的政策水平和实操能力,浙江省老促会在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举办首届全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当年年底,当省老促会调研组再次回访慰问这些“三老”人员时,心头一轻:一户户“三老”人员的住所,室内焕然一新,屋顶瓦片也重置了,外墙也维修粉刷了,居住安全得到了保障,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就是因为有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我们才会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徐朝说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从未停下的脚步——“三老”人员医疗保险:应保尽保

2022年7月15日上午,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全省“三老”人员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

“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解决住房问题的同时,浙江省老促会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着力为“三老”人员医疗保险奔走呼号。

既充分依靠党委、政府,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浙江省老促会建言献策真正做到了“帮忙不添乱”。在省老促会的协调下,由敦和基金会捐款100万元,为全省现有的1867名“三老”人员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省医保中心、太保寿险、人保财险、中国国寿和省革命老区发展基金会等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共同促成了全省“三老”人员免费参加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落实。实现了应保尽保、一个不漏,消除了“三老”人员患重病的后顾之忧。

陈铁雄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浙江省有32个老区县、515个老区乡镇、6854个老区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老区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过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农村“三老”人员,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在组织动员群众、支持建立根据地、支援游击战争、传递情报信息和掩护伤员等许多方面作出了不朽功勋,为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浙江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大牺牲,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努力关心呵护“三老”人员,扎扎实实做好革命老区和“三老”人员的各项工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2024年8月9日,陈铁雄连任浙江省老促会新一届会长。饮水思源,加快老区发展,老促会一直在路上。

编后

关心“三老”人员只是浙江省老促会做的诸多工作中的一件。

五年来,全省老促会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贴老区建设实际,按照老区群众所思所盼的心愿,精心确定调研课题,组织全省老促会6260多人次,深入到710多个乡镇6280多个村开展调查,形成调研报告223份。这些报告有根有据,通过认真分析情况、找出问题,提出了一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采纳与吸收。《浙江省特殊类型地区“十四五”振兴思路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浙江省有关老区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红色基因传承的政策举措,都有老促会的努力。

五年来,全省老促会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扶持老区建设项目786个,筹集扶持资金7600多万元,慰问困难对象超过17万人次,有效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建设。

五年来,浙江省老促会与团省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在全省认定100家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全省32个老区县完成《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写出版;省老促会组织力量编纂《浙江省革命老区发展史》(总卷),即将出版发行。

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很长……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老区发展,浙江省老促会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