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外地之窗外地之窗
南国烽烟又十年 ——老区现代化建设在路上之南雄篇
2024-05-14 11:23:22来源:中国老区建设作者:刘志强

甲辰龙年春节前夕,10余位革命先辈后代齐聚南雄市老促会,承前启后,叙旧话新,共谋苏区南雄高质量发展。

“团结广大革命后代,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加快南雄苏区振兴发展……”南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南雄市革命先辈后代苏区振兴促进会”的批复中赫然写道。

为加强与革命先辈后代的联络联谊,2018年7月,成立南雄市革命先辈后代工作委员会。2019年7月,成立南雄市革命先辈后代苏区振兴促进会。

南雄市老促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市委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拜访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每年春节以南雄市委、市政府名义,慰问曾经在南雄战斗过的广大革命先辈后代。目前,已与1000多名革命先辈后代建立了良好关系。每年召开革命先辈后代代表新春座谈会,追寻先辈光辉足迹,重温先辈峥嵘岁月,汲取红色奋进力量,为南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出谋划策。

革命先辈后代工作委员会,革命先辈后代苏区振兴促进会,老区建设促进会,镇(街道)老区建设促进会分会,以及关心、支持南雄苏区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以史为鉴,以史资政,以史聚力,不断汇入助力老区振兴的宏阔队伍。

回望雄关漫道,铮铮烽烟号角。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修长城制匈奴,南建雄关拒蛮夷。唐开元年间,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梅关成为沟通中原与岭南的重要通道,史称“岭南第一关”“南粤雄关”。

1929年,南雄归属赣西南苏区(1930年10月后为中央苏区)党、政组织领导。此后,南雄游击队编入中央红军,南雄县委开辟了输往中央苏区瑞金、宁都的食盐运输线,建立了经韶关、广州、香港沟通上海党中央的地下交通线。

1930年4月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江西大余越过梅关,在南雄油山游击中队长彭吉妹带路下,冲破敌人封锁,占领南雄城。毛泽东在南雄下武庙、孔圣庙作革命鼓动演说,入住八一街。

1932年,中央苏区保卫战——水口战役,在南雄打响,苏区南雄人民主动给红军筹集粮草,为红军烧水、送饭、送信、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建立了一条从水口直达中央苏区的伤员运送线,使中央苏区南翼安全得到巩固,为这场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冬,赣粤边红军游击队交通员陈宏叛变,诱陈毅到大余城相见。陈毅进城后,发现有诈,迅速出城,敌闻讯追来,陈毅躲进梅岭,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写下《梅岭三章》。

1937年9月,陈毅代表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离开梅岭到南雄钟鼓岩,与国民党大余县县长谈判,就赣粤边红军游击队下山抗日事宜达成共识,拉开了南方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的序幕。

1939年冬,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迁驻南雄,领导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

1949年9月23日,解放军15军45师与北二支队在梅岭会师,随后向南雄挺进,24日南雄获得解放。

南雄是韶关市唯一的中央苏区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红色底蕴。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四进南雄,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项英、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滕代远、曾山、陈丕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南雄战斗过,水口战役有7位共和国元帅和380多位开国将军参加,红四军乌迳脱险,红军长征入粤第一战,南方三年游击战,都是红色南雄的印迹。

……

南雄,初称斗城,后称顾城,南雄城,因斗争而雄,以坚固而兴。

新时代新征程,南雄苏区人民永葆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赓续着“红旗不倒、战斗不息”的血脉基因,秉承着“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斗争精神,接续谱写着老区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传奇。

一个情报,救了一个党

1929年初,为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的第三次大规模“会剿”,摆脱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根据柏露会议决定,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地区,向赣南进军,以开辟和扩大新的根据地。

1月23日,红四军占领江西大余县城后,24日突然遭赣敌李文彬旅、刘士毅旅袭击,红四军战斗力受到严重的打击,死伤了二三百人。为保存部队实力,毛泽东、朱德分别率领撤出来的部队转战南雄。毛泽东率军部突围到南雄邓坊镇域上杨梅村后,在老百姓一路帮助指路下,经上杨梅、下杨梅、免洞、旱坳、上兰田、下兰田、益田、樟地背和油山坪田坳石寨俚、过水坑、大石埂、十里岭、上朔、锦陂到达乌迳黄木岭。朱德掩护军部撤离后,当天下午率部撤离大余县城,进入南雄荷树坳、下兰田到达寨下村宿营,直到25日傍晚才抵达乌迳黄木岭,与毛泽东会合。

中共南雄县委闻讯红四军抵达南雄后,县委书记陈召南即率游击队出山,在乌迳与红四军接上头。一方面,在黄木岭联合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朱德在大会上演讲,号召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参加革命,并送给南雄县委10支步枪和几百发子弹。一方面,派钟蛟蟠带领侦察小组,在乌迳周边侦察敌情。

当晚,红军战士正在宿营休息。侦察小组获悉:粤赣敌军分三路向黄木岭逼近,赣军一个旅从江西大余一路跟踪而至,另一路粤军李振球部从南雄坪田坳尾随红四军追踪而至,还有一路从南雄县城赶来,最近的离红四军驻地仅约五里地,企图对红四军进行夹击合围。千钧一发之际,钟蛟蟠飞奔到乌迳黄木岭,将这一重要情报及时向毛泽东、朱德报告,并带路经界址向赣南信丰方向转移。半小时后,敌人进占黄木岭,扑了个空。

事后,毛泽东多次提起这件事“一个地方党支部、一个人、一封信,救了我们党,救了整个红军。”《朱德传》中回忆到:“正在晚上9点我们丝毫不晓得,还以为敌人也十分疲惫,休息整理,准备进攻。就在这时,这里地方党的支部派出的侦探把这消息带来了,我们即刻惊起出发……这一次红军的命运那就极端危险的了,如果没有地方党的支部,那一下就会被敌人搞垮了。”

据《朱德传》《欧阳毅回忆录》《江华回忆录》《萧克回忆录》等记载和考证,红四军乌迳脱险为党和红军保全了一批优秀的统帅将领人才。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谭政、粟裕、陈士渠、张宗逊、萧克、赵尔陆、杨至成、杨得志、朱良才、邓华、谭震林等等。

一个地方党的支部,即中共南雄县委(前身为中共南雄特支);时任县委书记陈召南,南雄湖口人,当年1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

一个人,即侦察小组组长钟蛟蟠,南雄珠玑灵潭村人,为红四军送信时为南雄县委侦察干部,1939年9月在延安被日军轰炸牺牲,时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一个情报救“朱毛红军”。这是中共南雄县委对我们党、对红军、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一次重大历史贡献。

历史从不如烟,战斗从未停歇。

90多年后的2020年2月27日,南雄市老促会在中国军事科学院党史军史专家的支持帮助下,找到了“红四军乌迳脱险”的有力佐证。

3月15日,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专题听取市老促会《关于将“红四军乌迳黄木岭脱险”打造成全国红色品牌的建议》情况汇报。

3月27日,南雄市老促会会长涂运发一行5人,按照当年“朱毛红军”进入南雄的路径,寻访“朱毛红军”转战南雄的足迹。

6月5日,南雄市发展和改革局向乌迳镇官门楼村委会下达《关于红四军乌迳黄木岭脱险地修缮项目的批复》。

8月21日至27日,为成功举行南雄市革命先辈后代苏区振兴促进会暨红四军乌迳脱险91周年纪念大会,南雄市委副书记叶济熊率队在北京拜访革命先辈与革命先辈后代,广泛宣介南雄,大力推动南雄红色文化建设,助力苏区南雄振兴,得到革命先辈与革命先辈后代的热心帮助和有力支持。

9月25日,红四军乌迳黄木岭脱险地遗址修缮工程落成。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题写碑名:红四军乌迳脱险纪念碑”。

近年来,红四军乌迳黄木岭脱险,先后被中国军事网、解放军融媒体中心制作成“一个情报救朱毛红军,南雄一个关乎中国革命前途的地方”电视节目。

一份情怀,激活一座城

老区事,天下事。老区情,天下情。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老区苏区人民的无限热爱、对老区苏区热土的深情厚谊,把满腔热情洒向老区苏区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

2009年5月,广东梅州大埔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省唯一的中央苏区县。消息见诸于《南方日报》后,南雄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南雄市老促会会长朱雄,拿着报纸找到南雄市时任市委领导反映情况,建议市委立即启动“申苏”工作,并不顾自己已有70高龄,主动请缨,投身申报工作。

南雄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正副组长的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则是从市直有关单位抽调的精兵强将。并由朱雄、陈景泰、李君祥等组成申报组,负责申苏工作。申报组先后33次到江西省,12次到广州市,调查走访革命老前辈及老同志百余人次,驱车4万多公里,深入发掘南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终于完成了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报送的请示、考证报告、附件资料汇编等,共计50万字。随后,申报组又在南雄市领导的带领下,先后4次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汇报请示申报工作,听取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以中史厅〔2010〕12号文件,确认南雄县(现南雄市)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范围。

三人工作小组,一整年的战斗,不分昼夜。整个“申苏”,工作从前期准备,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史料考证,专家评审,到最终认定,不变的是他们不计回报、不讲条件和锲而不舍的苏区情怀和精神。

从2010年开始,中央苏区县,成为南雄市的一块金字招牌;南雄老促会,成为苏区南雄建设发展的一支特殊力量;党和国家促进苏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成为苏区南雄振兴的重要引擎。2012年至2022年,南雄市共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县资金达8680万元,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和广东省对南雄市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有了大幅提高,2022年达到35.7亿元。债券分配额度也向南雄倾斜,2022年新增债券分配12.14 亿元。

“申苏”只是南雄市老促会工作的一段剪影。2024年3月21日,是南雄市老促会成立35周年的日子。一本《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志》,点点滴滴记录着南雄市老促会人的担当和作为。一部《情满苏区》记录片,帧帧幕幕展示着南雄市老区工作者的情怀和精神。

35年,七届老促会人,五任会长,他们初心如炬、烽烟传承……为了昨天的辉煌、今天的荣光、明天的梦想。

——评划、补评革命老区。

从1989年开始,根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的部署,南雄市老促会分批次分阶段完成革命老区的评划,2004年老区评划工作全部完成。至此,南雄全市共有17个革命老区镇,165个革命老区村,1392个革命老区村庄,老区人口31万多人,占户籍人口66.16%。老区评划、补划凸显南雄老区优势地位,让南雄老区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党中央温暖、享受老区政策红利。

——盘活用好红色资源。

坚持深入普查挖掘,让红色资源“多起来”。南雄市委、市政府成立“南雄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南雄市老促会作为成员单位,协同市宣传部、市史志办、市文广旅体局,深入普查挖掘。2010年至2019年,南雄市共普查挖掘红色革命遗址15处,其中省级革命遗址94处。

坚持保护利用第一,让红色印记“亮起来”。20多年来,南雄市老促会充分运用上级有关政策,动员社会力量,争取各部门支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先后抢救修复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纪念设施,兴建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历时20余年,修建了油山革命纪念园。

坚持讲好南雄故事,让红色精神“活起来”。先后编撰出版《南雄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光荣与辉煌苏区南雄图集》《苏区南雄红色人物》《红色南雄·苏区新貌》《南雄市革命老区镇村名录》等一批有品质的红色读本,拍摄红色宣教片《梅岭盛开自由花》。水口学校、乌迳中心小学,分别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陈毅元帅红军学校”“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红军小学”。并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五进活动”。

2021年,南雄市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范围,并被列为全国30个创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之一。

——接续破解老区五难。

读书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住房难。南雄市老促会,将破解南雄老区群众“五难”问题,视为已任。

2005年至2008年,配合市教育局,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2651万元,高标准完成全市88所中小学校危房教室改造。

2003年至2005年,协同市水利部门,通过上级拨款和群众捐款共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兴建了17个乡村饮水工程。2021年至2023年,筹集资金68万元,建成乾村排灌站。

2002年,配合市交通运输局,筹集公路建设资金1.3亿,元全面完成镇通行政村公路建设任务1130公里。2006年至2008年,争取资金2.47亿元,为全市1210个自然村开通和铺设水泥公路924公里。2016年至2022年,积极动用各方力量筹措资金,共扩宽、硬化乡村道路10余条。

2018年至2021年,携手南雄市卫健局,争取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的支持,引进“名医传世健康扶贫公益项目”。2021年5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关爱老区妇幼健康”(国奶养育工程)公益项目,广东省老促会在全省推广普及。2022年2月,启动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光亮工程”公益项目。

如今的南雄,村美民富产业兴,红色印记鲜又亮,红色旅游红又火,先后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夕阳正红,余热生辉。35年风雨兼程,35年砥砺前行。南雄市老促会将永远是南雄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南雄全面振兴的“助推器”、南雄红色故事的“宣讲家”、南雄老区人民的“知心人”。

一大工程,造福一方人

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广东省老促会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暨会长座谈会在南雄召开,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等领导到会指导。

“百千万工程”,即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省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推动全省县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老区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红色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战场,也是‘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政策研究组组长孙多山介绍,“2023年,是广东省委推进‘头号工程’的开局之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时期,首批遴选了22个县(市、区)110个镇、1602个村(社区),按照‘创先、进位、消薄’三类体系,制定1年、3年、5年以及10年的远景目标,以点带面,有的放矢,全程进行督导式考核式帮建。南雄是首批入选的22个县(市、区)典型县之一。”

“近年来,我们积极抢抓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不断加快老区苏区建设步伐。当前正举全市之力充分发挥县的优势,突出镇的特点,盘活‘村的资源’,狠抓平台建设、项目攻坚、绿色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出新出彩。”南雄市委书记、市长柯建忠表态,将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大老区苏区建设力度,让红色传统更加浓厚,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凝聚起更磅礴的力量打好打赢“百千万工程”攻坚战。

——推进产城融合。以南雄高新区为核心,将科技、文化、人才、空间、商业等有效关联,形成产业和人口聚集,打造新型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人才驿站、人才公寓、职工之家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整体风貌。目前,高新区入驻企业135家,新增就业3000多人。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工作,利用原复烤厂闲置厂区,引进南雄市生物基新材料碳中和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改善城区配套设施。以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县城基本功能,累计投入70 多亿元建成152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完成114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投入约1亿元把雄州公园改造成占地800亩的高品位城市森林公园,投入6000万元对浈江两岸沿线8.9公里约11万平方米进行整体改造。以北城区开发为重点,拓展城市空间,持续推进北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项目(二期)、商住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生活垃圾终端智能分类处理等工程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染天气应对,强化水源环境风险防控,加快完善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浈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推动河坪断面稳定达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3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以上天数占比98.78%。组织开展浈江河坪国考断面达标攻坚行动,8条长江流域修复河流水系水质均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县城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新建黎灿学校第校区,增加2100个小学学位,投资5亿元建设职中,新增4000个优质学位,教育投入年均增长达8.2%,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100%。持续深化健康南雄建设,以建设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提升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异地搬迁,投入近1.亿元实施卫生院补短板项目。推进“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快镇级敬老院改造提升,聘请第三方定期对养老机构进行安全设施全面“体检”。利用闲置房屋完成45 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18个镇(街道)“长者饭堂”全覆盖。

走进珠玑镇政府办公室,一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攻坚挂图作战表格外耀眼:项目名称、总投资、建设内容、实施进度、投资完成比例,责任领导、分管领导,一条条清晰明了;“总投资 23478 万元”“已签约”“完成 100%”,一款款振奋人心。

“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抓落实工作机制,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设置‘7+18’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重大工作、重要任务重点项目。”珠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廖春花介绍,“珠玑镇谋划近期及中远期产业项目26个,计划投资额11亿元,目前累计完成近5 亿元。”

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广东省委作战决心明确。

聚焦“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老区振兴——广东省老促会全力助攻。

提升县域承载力,强化镇域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南雄市、镇、村已发起全面进攻。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苏区精神正在绽放时代光芒,南国烽烟更加照亮南雄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