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赓续老海岛信念,推进红色资源挖掘保护,长岛综试区以时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在兵站前线的指挥部和住所为原址,实施东北大运兵革命旧址修复工程。近日,砣矶岛东北大运兵革命旧址完成修复改造,正式对外开放。
砣矶岛东北大运兵革命旧址展厅位于砣矶镇东山村,占地170平方米,院子以场景还原为主,布置锚、橹、网及渔家晒虾、鱼等常用工具,营造运兵时期渔家小院的历史风格。进门右手屋为警卫室,做记录和保卫工作场景还原。正房西三间以进门指挥部干部开会为场景做圆雕,墙面及桌面以地图相互配合还原当时开会场景。正房最西间为作战室,布置电报机、笔墨纸砚以及火炕生活场景。正房西三屋为工作间,布置书桌椅子,还原兵站领导当时工作的场景。正房东二间为萧华住宅,主要布置岛上生活常用物品以及运兵地图,还原当时生活情景。正房东头屋为萧华起居室,北墙设置萧华简介及当时避风砣矶岛的经历回忆。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部署,电令山东八路军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9月底至12月初,山东军区先后组织3批主力部队奔赴东北。除部分部队从陆路出关外,绝大多数是通过胶东龙口、黄河营、栾家口等港口由海上运至东北的。为解决海运能力不足、海事经验缺乏等问题,砣矶岛被确定为海上兵站。砣矶岛人民让出自家火炕,贡献出谋生的帆船,冒着生命危险驾船运兵,创造了海上运兵东北的奇迹。
砣矶岛红色文化的发掘和宣传对研究长岛近代革命史,保护海岛红色血脉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砣矶岛东北大运兵革命旧址通过重现运兵指挥场景、还原萧华生活起居,生动展现了数万部队跨越渤海、抢占东北紧迫而艰难的历程,深刻反映了战时军民鱼水情深,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