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溧阳市有个基层民主自治的品牌“百姓议事堂”。百姓议事堂之雏形是源自民主管理的“三制”。“三制”的策源地就在埭头镇埭头村。
埭头村由三个行政村合并,现辖自然村18个,总人口5000多人。相比一般村,这个镇关村遇到的事情更多,矛盾也更为交织。为了充分应用民主管理,村党委、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再三讨论,借鉴了外地的一些做法后,“三制”就应运而生了。
参事制
埭头村人口较多,平时的工作和矛盾相对较多,仅靠七八名村干部显然力不从心。根据村里实情,村党委、村委会研究聘请了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长期参事和临时参事。长期参事,颁发证书,跟村民代表一样,3年一届,到期调整;临时参事,根据阶段工作需要聘请,现聘现用。
参事们宣传推介村两委会的决策,和村民直接交流,把百姓所想、所思、所求反馈上来,对村委的工作建言献策。
“这些参事拿不拿村里的报酬?”起初,有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民主理财成员随即向村民解释:他们没有一个人拿村里补贴。
票决制
埭头村票决制的形成与实施,源于民主管理的创新尝试。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对村里的重大事项、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该由村民作主,要让村民参与决策,不能仅仅是村委会、村干部拍板定调。
决策民主,用票代言是个好办法,于是他们以票决断,采用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由全体村民代表参加,把议题案由事项提交他们,以“票决”的方式来决定能否实行。
从“票决”到“票决制”,群众民主治理的制度形成。
票决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埭头村留守高龄老人众多,参事们向村委提出“能不能建个小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困难问题”“是不是营建一个既可休闲娱乐,又能供应老人午餐的综合体”等建议。经过广泛调研,村委会认为确实有此必要,就在村民代表会上将建设老年幸福苑作为专项票决事项。当时有125名村民代表参与票决,仅仅有6个代表投了弃权票、否决票。票决通过后,很快启动了这项民生工程。现已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埭头村老年幸福苑,可供220位老年人用餐与娱乐休闲。
对那些村务票决中的反对票弃权票,村党委、村委会也及时分析原因,在做适当解释和说明的同时,认真做好备案,完善改进相关工作。
双评制
为了解决个别干部“怠慢”群众问题,村两委会推出了“上评票”加“下评票”结合的干部考核制度,“上评票”,由镇里打分,“下评票”由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打分考核,倒逼村干部服务群众时不热情、不耐烦问题的解决。
“‘民主三制’的实施,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既调动了管理层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又激发了村民群众的活力源,对推进工作、实行基层民主,以及提升村干部的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观。”村党委第一书记史富波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