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主导精神主导精神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永远吹冲锋号”
2024-04-11 17:14:56来源:中国老区建设作者: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观滴水,知沧海,看作风,两个“苹果故事”里有答案。

 一个是有关纪律的“苹果故事”。

 党的二十大开幕前两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第一站,来到位于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英烈馆内,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一面“仁义之师”的锦旗前。锦旗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那是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然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铁的纪律,暖了老百姓的心。

 “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我们现在也不能吃”,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是为了让群众在新时代“吃”上更好的苹果,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把“金扁担”挑得稳稳的。

 另一个是反映党的作风的“苹果故事”。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红苹果压弯枝头,习近平总书记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革命年代栽下的小小苹果苗,如今已是延安农业第一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约占陕西的1/3、全国的1/9、世界的1/20,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时代,延安苹果刻印着党员干部带领果农从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历程。

 新技术入户不容易,咋办?党员干部、农技专家一趟趟往地里跑,一遍遍把账算给果农看;

 水流不进旱窝窝,咋弄?急百姓之所急,政策及时跟进,灌溉技术落地田间;

 市场销售与风险难题,咋破?想方设法让金融、电商、生态农业等赋能苹果产业,以“保险+期货”创新织密稳收增收安全网;

 …………

 一条苹果产业链,串起万千小农户,融合农业与文旅,在新时代长成了“摇钱树”,既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又映照着优良作风夯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锦州到延安,从历史到现实,“苹果故事”紧密相连的都是“人民”,这个词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分量最重。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硬的八项规定,暖的贴心话语,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

 人们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赴广东考察,不腾道、不封路、不铺红毯;赴河北阜平考察,吃的是四菜一汤;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住的是临时板房……吃住行从简,只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人们深受感动:2019年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一路奔波,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同年的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四赴海外、踏上五国,密集出席约90场双多边活动,连轴转的“无我”工作状态引发网友赞叹。

 用行动发号令,以身教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树立起加强作风建设的光辉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反腐立规“治身”,明理增信“治心”。从“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到多项治党举措出台,一个指向旗帜鲜明: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个立场始终如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次次直面现实的“问题清扫”,一次次党内政治生态的“集中净化”,激扬正气惠民生、促发展。

 发展需良好环境,良好环境靠法治,也靠干部作风。“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等歪风刹住了,营商环境优化了,市场理性回归了,引导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促进政府对民生的投入年年增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得到深化整治,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建立,党员干部把更多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党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让人民的美好生活结出更多“幸福果”。

 红红的苹果,红红的初心,红红的现在与未来。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第 01 版);记者: 姜 赟 赵梦阳)


链接

辽沈战役——一个苹果也是纪律

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在辽西的锦州地区。1948年,东北野战军有11个纵队和4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在此参战,时间长达40多天。锦州、兴城、绥中等地都盛产苹果。

深秋十月,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战前在政工、后勤、组织等多个重要工作会议上以及整军运动中,东北野战军首长都在反复强调遵守政策、执行纪律的重要性,要求各纵队做好战时政治工作,特别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动老百姓的任何财物。罗荣桓指着院子里结着累累果实的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能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兴城攻克后,10师29团一部奉命来到城西一个大果园执行任务。7班长执行任务结束急匆匆地赶回连队,一进果园,顺手就捡起一个落地果,刚想咬,便被司号员小丁看见了。小丁连忙喊道:“你干什么吃苹果?忘了决心吗?一个苹果也是纪律!”7班长一听,赶忙放下苹果,连声检讨。这时,2排长走过来带领大家将落在地上的苹果全部捡起,装进筐里,放在老乡家的窗户底下。打扫完果园,战士们便整队出发了。老乡们回到果园,看到扫得干干净净的果园和窗下一筐筐的落地果,心里激动不已。他们望着解放军队伍远去的背影,不停地说:“真是一支仁义之师啊!”很快,“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事迹上报到东野总部,10师也因此荣获了“仁义之师”的奖旗。

1956年11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毛泽东用“不吃苹果”为例阐述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性。他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中国老区建设》编辑: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