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川春色深,梨花点点绿。”当春风吹过山岗,黑龙江省延寿县长寿山庄旅游风景区内的千亩果树陆续迎来盛花期,各色花朵争相绽放,令人心醉神迷。
那天,天泛鱼肚白,张佩远沿着山路登攀而上,脚步深沉而有力。他仔细端详着每一棵梨树,在枝条的摇曳中,满眼都是三十年前的自己。
三十年里,一场嬗变在山脚下悄然发生——黝黑的冻梨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加工、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从民间美食变成了“网红爆款”。成果的取得,人称“延寿张果老”的张佩远和他的“花果山”功不可没。山间林下,他用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手段挖掘这片黑土地的潜能,让数以千计勤劳朴实的村民挣得一份稳定、踏实的收入。这是一段荒山秃岭变致富果园的动人故事。
荒山来了“张果老”
距离延寿县城20余公里的安山乡安山村,是张佩远的家乡。20世纪80年代,由于“五荒”开发毁林种地,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被破坏。
1987年,25岁的张佩远从东北农学院(今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函授班毕业,望着家乡的荒山秃岭,心里五味杂陈。“只要方法得当,发展林下经济应该大有可为。”几经考量,他拒绝了家人劝他外出闯荡的建议,转而承包了山上一大片荒地。经过几年的细心栽培,“秃头山”绿了,可荒山只见投入不见效益,张佩远欠的债越来越多。
“原地踏步不是办法,只有以‘短’养‘长’,才有出路。”得益于涉农类报刊文章的启发,张佩远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思路,决心同步发展经济林和园艺产业,开辟新的赛道。
“干就得干好!”张佩远敝着股劲儿,四处借钱、换地,甚至卖掉了自己新盖的砖瓦房,一家人都搬进了山上的泥草房。他在山上开辟出8亩果园,潜心钻研起果树种植。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张佩远扎根深山,起早贪黑地在果园里摸索,一有时间就看书、请教专家,终于培育出多个林果新品。其中,利用本地的秋子梨和野山梨嫁接繁育出的新品种特别适合加工成冻梨,他为其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延寿冻梨王”。
冻梨果皮薄如纸巾,看起来晶莹剔透,可如何打开销路成了张佩远要面对的新难题。每逢村镇大集,张佩远和家人凌晨两三点钟便要拉起牛车,一路赶到集市上叫卖。
山间的车辙越走越深,张佩远的冻梨也随之闯出了名气。“因为这种梨肉软、汁多、耐贮藏,果胶和苷及鞣酸等营养成分很高,制成冻梨后口感更细腻,‘回头客’也就越来越多。”在张佩远眼中,“延寿冻梨王”堪称自己最大的骄傲。
好品质赢得了好口碑,也换来了好收益。张佩远的果园面积逐年扩大,“延寿冻梨王”的品牌越叫越响,人们给他起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绰号——“延寿张果老”。
“点化”冻梨成“金果”
眼见曾经的荒山上结出硕果,曾经认为他“魔怔”了的村民们纷纷登门“取经”,张佩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人富不算富,大富才是真的富!”
2003年,张佩远牵头创办了延寿县园艺协会,并被推选为会长,很快便吸引了336户村民入会。2004年,延寿县农林园艺科技推广中心顺势成立,并逐渐发展为园艺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新优品种推广应用的示范基地。2007年,张佩远带领乡亲创办了延寿县长寿山园艺专业合作社,意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张佩远的承包山,也因此成了乡亲们的“试验田”。“任何品种都存在适应性问题,风险我来担,试种成功后再进行推广,形成规模效应。”随着一位位乡亲从张佩远这里“出师”,成为水果种植的行家里手,安山村也成了以冻梨为拳头产品的水果产业特色村,并开始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大伙儿一碰到育种、结果等问题,总会打电话给张佩远,他俨然成了延寿县果树栽培“总农艺师”。
“一般到了12月中旬,就可以开大库卖冻梨了。”如今,在延寿县的绿水青山间,张佩远和社员们将梨园面积扩大到600亩。丰收时节,他和社员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家把采摘回来的鲜梨筛选、分等清洗,然后放入冷库,制成冻梨再销往全国各地。
“鲜梨冻着卖,既延长了销售期,又增加了附加值。”张佩远认真算了一笔经济账,“鲜梨只能每年应季销售,而冻梨可以从每年的12月一直卖到次年夏天。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可以随时打开冷库,将冻梨发出去。”除了销售期长,冻梨还有着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合作社的冻梨根本不愁卖,一到天全国各地的订单就陆续发来,批发价每斤6元,供不应求。”张佩远拿起一颗冻梨自豪地介绍,“1亩林地产出的冻梨,相当于几十亩大豆的效益。”
张佩远所言非虚,合作社的产品不仅是消费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宠儿”,在近年来省内外举办的绿博会、林博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展会上更是大放异彩,所培育的“冻梨王”获得国家农展会金奖,“寿山桃李”获得黑龙江省供销绿博会银奖。
延寿县的果农们欣喜地看到冻梨卖成了“爆款”,也成了持续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花果山”续写新传说
“靠山吃山,决不能给咱的好山好水添负担!”近些年,张佩远没闲着,一边继续研发新品种,一边带领着社员走上了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在延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张佩远和社员们建起一座长寿山庄。除冻梨外,合作社的产品门类不断扩展,目前已培育出软枣猕猴桃、龙岭玫瑰、特色李子等3余个果品、苗木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集生产示范、园林观光、采摘垂钓、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格局,成为延寿县乡村游、生态游的“打卡地”。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勤劳的社员们在山庄里精心打造出一片花圃,玫瑰、牡丹、百合、芍药、月季……每年几十种花卉次第绽放,在山间绵延铺开,宛若一幅绝美画卷。张佩远指着漫山花海介绍:“等到了6月份,果园就开园了,最开始是樱桃,然后是葡萄、李子……我们这里光李子就有20多个品种,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乡村有了新产业,山间有了新风景,乡亲有了新收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曾经的荒山秃岭已经变成美丽富饶的“花果山”,山庄的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大。
2014年以来,山庄连续主办多届“魅力城乡游,采摘在长寿”旅游采摘节,景区被确定为哈尔滨市乡村特色旅游区。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游客们在林间穿梭,一边采摘一边品尝,并纷纷在微信朋友圈晒起美照。长寿山庄很快因此“出圈”,成为延寿县的生态地标。
2017年,长寿山园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林业龙头产业,长寿山庄与东北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为东北农业大学特色产业基地、园林学院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张佩远这个“土专家”更是被聘为客座教授。回望30年前刚从东北农学院函授班毕业时的情景,张佩远只感到恍如昨日,他发现脚下的路更宽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扎根山林36年,张佩远这位“延寿张果老”不但将1700多亩荒山耕耘成了“花果山”,还示范引领369户村民一起过上了小康生活。如今,合作社年产值超过了2000万元,相关产业带动就业、创业逾千人。张佩远本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等荣誉。
“这里还将建成网红直播基地、垂钓中心、特色民宿等各式项目,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玩雪……一年四季都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张佩远滔滔不绝地道出自己的山林梦,“这片绿水青山将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真正变成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