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宜县老促会会长雷新民,虽然已75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对当地发生的革命故事如数家珍。自担任会长以来,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下乡村、进山林、访群众,收集、核实史料,足迹遍及全县142个行政村,为保护、修复当地革命遗址遗迹和促进老区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临“危”受命勇毅担当
2016年,时任武宜县委主要领导找到已退休十年的雷新民,请他担任县老促会会长,负责全县的红色史料整理收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等工作。
彼时的武宣县老促会,许多工作一度止步不前。面对组织的信任,雷新民也担心过自己年事已高,无法胜任这份艰巨的工作,但有过入伍经历的他,对党、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历程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深知责任和使命的重要性。想要为老区作出点贡献的热情在他内心燃起,雷新民毅然接受了组织的聘任。
“继承先烈遗志,让红色精神世代传承,我等责无旁贷。”雷新民说。
身体力行 传继薪火
雷新民上任后,当即进行深入调研走访,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投入到红色遗址遗迹保护修复工作中。
武宣县委旧址是武宣县委第一任书记潘业俊的居所,是早年武宣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2016年,雷新民带队前往调研,发现武宣县委旧址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田野之间,道路不通,需要走田基才能抵达。走近一看,围墙已经塌了一边,炮楼也坍了一角。雷新民意识到,对县委旧址的抢救性修复,刻不容缓。调研回来后,他当即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多方协调解决通路及主档维修问题。经过前后三期的持续性修复,武宜县委旧址在确保原有框架的基础上修葺一新,成为当地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位于东乡镇平岭村的韦天强故居,青砖黑瓦尽显古朴,房子后面“铭记一门三烈士,传承红色好家风”几个大字分外显眼。雷新民介绍,前几年他带队前来调研时,仅有一条泥巴小道通往韦天强故居,房子也已经破烂不堪,成为当地村民饲养家禽、堆放农具的场所。此情此景,雷新民感到焦急,写就《关于修复开发韦天强故居的意见建议》呈送县委、县政府。县领导高度重视,批示“特事特办”,给予支持。2018年以来,共投入经费450多万元用于维修房子和打造红色广场,同时修建了一条 300米长的水泥硬化路。
近年来,在老促会的促推下武宜县争取国家老区建设项目经费共计11480万元用于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中共武宣支部旧址(桂中第一支部)已建成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点、自治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申报“全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牌匾;武宣县委旧址成为市级教育基地,正在申报自治区级红色教育基地。武宣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每年县内外前来参观和接受教育的人数超过2万。
雷新民还经常受邀给相关单位、学校上党史课,只要身体和时间允许,他都欣然答应。仅2023年,他就以解说员的身份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多场与党史有关的集体活动。
“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矢志不渝、对党忠诚,抱着前途无限光明的信念。今天,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同样会遇到风高浪急,更要以先烈们为榜样,做到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在2023年,武宜县纪委监委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雷新民又一次受邀走上讲台。这段话是对全体党员的激励和鞭策,也体现着他作为一名老区工作者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