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三明、南平等革命老区积极把握机遇,创新引才机制,正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集聚人才,老区的人才集聚之路变得更宽阔、更畅通了。
抢抓政策机遇 加强对口合作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东部地区部分城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明确了三明市与上海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上海浦东新区、虹口、杨浦、嘉定4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区结对三明11个县(市、区)。
“我们要抢抓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沪明对口合作、京闽(三明)科技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等机遇,落实好市委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坚持用事业、用平台引才聚才。”三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3月,三明已选派68人到上海跟班学习。沪明两地部门对接、区县往来、企业考察等交流已达150余批次。
与一、二线的大城市相比,老区城市固然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独特的资源、产业,高森林覆盖率,宜居的环境等,但就医疗、教育来说,短时间内很难与之比肩。对人才来说,医疗教育是他们走到哪里都最为关注的,能否补齐老区城市在这些方面的短板,是决定人才能否扎根的关键。
“我们全市的博士数量,竟还不如省内一个上市企业的多。”人才引聚之难、人才流失之痛,时常困扰着老区的人才工作者。“一定要紧抓政策机遇,以对口合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改善老区的教育、医疗水平。”老区人才工作者下定决心。
三明创新采取“师带徒”“周末引智”“专家休假疗养”等多种形式,积极促成与上海的常态化医疗合作。上海市第一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多家医院在二明设立名医工作室。24名上海名医与三明121名公立医院骨干医师进行双向选择,签订结对意向确认表,正式建立师徒关系。两地15家医疗机构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关系……
对口合作一方面为三明源源不断地柔性引入了优质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力带动了三明本地人才的培养。三明的医生可以学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三明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高端的医疗服务。
龙岩市与广州市对口合作后,便推动包含中小学、高中、大学在内的36所学校与广州30所优质学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青年教师示范辐射结对子”等教育人才交流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依托广州大学、广州市教研院举办龙岩市教研员培训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有效带动提升了龙岩本地教学整体水平。
对口合作的双方,只有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白自己的所需与所缺,才能精准合作、长远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龙岩立足自身的重点产业布局,通过摸清广州高端人才分布,大力引进本地企业急需紧缺人才,促成湾区人才与老区产业深度融合。广州发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作用,帮助龙岩承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补齐建强产业链。两地正加快形成“广州企业+龙岩资源”“广州市场+龙岩产品”“广州总部+龙岩基地”“广州研发+龙岩制造”等合作模式。
加强柔性引才 用好人才智力
位于三明市明溪县的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建立“人才飞地”,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虽然在当时,“人才飞地”的概念还没有产生,但是这样一种共享人才、科研前置的模式,却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补了区位的短板,解决了不少难题。
一方面,由于加盟人才层次的提高,使得企业可以向更广的研发领域发起挑战。通过柔性引才,南方制药转变了以往产品单一的状况,产品的类型与数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对企业效益起到了直接的帮助。目前旗下涵盖4大类50余个抗肿瘤药品种,其中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与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6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 20%。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两边技术团队的交流,为人才提供了学习成长的平台,对企业效益起到了长远的帮助。
事实证明,“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前台在飞地、后台在本地”的模式能够有效破除老区城市等地区引才聚才困局。“吸引一些高层次人才来我们山区县城确实有难度。即使提供很好的生活保障,但对人才来说还是会有很多顾虑,有的家属也不支持。在大城市招引一名博士或硕士是比较容易的,而在老区城市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人才若能为我们所用、一起把事业推动,对我们来说他们在哪都是一样的。”南方制药副总经理林春花介绍了他们柔性引才的初衷。
近年来,三明依托南方制药和上海博悦,在上海市金领谷科技产业园打造了三明市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上海分站)暨明溪县“上海人才飞地”,已集聚在沪生物医药人才100余名。
2023年,三明将打造飞地孵化器、科研机构、人才驿站等驻外“人才飞地”10个以上。为进一步拓宽高水平研发人才引进和使用渠道,今年3月,三明出台《三明市“人才飞地”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对联合创新项目、认定的飞地平台给予资金奖励,平台人才也可申请人才认定、职称评审。
南平也早早迈出了柔性使用人才智力的步伐。24年前,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南平市215个行政村,开创了科技下乡之路,为包括茶产业在内的“三农”产业带去了科技强业、科技富农的希望,解决了农村人才匮乏、科技成果远离农民而得不到现实转化的难题。如今,南平在岗的科技特派员已经覆盖了全部建制村和绿色产业。
位于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则形成了一个集聚了茶产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的人才高地。
茶产业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得走绿色发展道路,这是闽北人心中的共识。而要想实现茶叶的绿色且高效生产,就需要攻破病虫害的防治难题,避免使用高毒、高风险的化学农药。走进武夷星的智慧茶园,随处可见黏虫板和诱虫灯,使用这样看似原始的方法捕虫是否有效?
原来,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团队于2018年以来为武夷星打造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在害虫发生初期,利用天敌友好型物理诱杀技术等进行高效、精准诱杀,科学喷施植物源、生物源农药防治茶园病虫害。此外,智慧茶园内还有一套茶园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可随时远程了解田间虫情情况与变化,制定防治措施。
早在2002年,武夷星便与福建农林大学开展合作,通过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孙威江的指导,开展有机茶基地建设。20余年来,陆续有高校教授、农科院研究员等被选任为武夷星的科技特派员。在各方人才的帮助下,武夷星形成了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发展体系,破解了茶产业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并培养了自己的人才。
然而武夷星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能够柔性使用的人才智力惠及整个武夷山茶区。2021 年,武夷星将单体力量进行整合,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立了以孙威江为首席专家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团队平时通过现场指导、授课培训等方式,带领当地茶农更科学地进行种植管理,应用推广先进的茶园生态养护绿色防控技术,帮助推动闽北地区茶产业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南平的整个产业相对薄弱,如何吸引集聚一批高端人才,把高校的资源、科技特派员的资源导入到产业中来,是我们一直探索的。”南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 年,《南平市“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和科技特派员激励工程。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积极帮助建立专家工作室,并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补助等。
2022年,“才聚武夷”人才峰会在南平开幕,借此机会,南平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建成全国首个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首创由茶产业等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 13个重点产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了一批专家团队,为南平市的产业插上了会飞的“翅膀”。
优化激励机制 强化感情留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平人才工作者口中的这句话,让人很有感触。感触老区对于人才的珍惜与重视,感触老区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感触老区产业的发展不会亏待了每一个为之付出过努力的人·····
近年来,南平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以保障人才安居为例。于2017年出台《南平市人才住房保障暂行办法》,创立人才奖励房政策,即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到南平工作后可直接申请入住,其产权属于政府委托的住房管理单位,房屋使用权归人才个人。在南平连续工作满5年后,住房管理单位将享受面积房屋产权无偿转让给人才个人。
如,对引进的硕博士分别给予60平方米80平方米的奖励房。工作期满经考核合格后,若人才愿意购买人才奖励房,按照超过享受最高标准面积乘以房屋均价计算房屋差价,足额缴纳差价后予以办理产权转让手续。人才在工作几年后,只需出很少的成本补个差价即可拥有一套住房。据了解,政策出台至今兑现人才奖励房的有300余人。此外,南平还配套了租房补助、住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对南平的人才引进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引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傅忠伟就是一位在青年时期就选择老区城市的人才,2010年毕业于福州大学材料学专业的他来到了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刚入职就要倒大夜班。“一晚上要扛200多包100多斤的稀土矿到酸熔池里,磨得工服里面的内衬都烂了,当时工资并不高,自己有时也会琢磨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很快,傅忠伟发现公司的高管都会来参与夜班的工作。“他们都已经是高管了,为什么也下车间倒班呢?”这种为稀土产业拼搏的精神感染了年轻的傅忠伟。
老区引进人才难,产业将人才吸引了过来,为了留住他们,政府与企业都下了不少功夫。长汀每季度召开一次稀土产业的专题座谈会,当场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稀土服务中心专门服务稀土产业,其中的每名干部每周至少1次去挂钩企业了解困难所需。在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上长汀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省级“人才强县”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在主导产业企业工作的重点人才给予政策优惠,包括金龙稀土在内的企业每年都能获得当地最优质教育资源的上学名额。在住房问题上,由县里拨地金龙稀土自建人才房,人才购买只需每平方米4800元左右,比市里的房价低了约每平方米1万元。
长汀作为山区县,2022 年一年就实现对稀土产业政策补助超2000万元。人才补助方面,不少人才可以领取“双份工资”:除了福建省的工科类青年补助之外,还有每月本科生600元、硕士+1000元、博士2000元的补助。根据人才的贡献,县里每年给核心骨干人才发放年薪奖励,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龙岩、三明和南平都建立了人才回引家庭奖励机制,对返乡就业或创业的优秀本籍毕业生,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其祖父母(或父母家庭奖励,享受期为5年,这无疑让人才更有获得感。
十几年来,傅忠伟从基层研发岗位做起,一直到被选拔筹建长汀卓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福建省产业领军人才。他认为,人才来到一地谋发展,不仅是为了薪酬待遇,能否与企业共同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考量。
为了让各类人才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金龙稀土设置了技术专业、管理、销售序列四条晋升路线。只有让人才成为企业的主人,才能真正地“拴心留人”。金龙稀土有着两类激励机制,其中的中长期激励即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极大激发了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在2023 年召开的企业股份混改大会上,二百余名核心员工成为了股东。
德尔科技、紫金矿业、海斯福等,都有着员工持股激励机制,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行业细分领域做到国内甚至世界领先,离不开秉承的共同理念一-以价值创造者即人才为本,让人才真正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