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聆听经典故事聆听经典故事
孙佑杰先生作品连载(七) 随“尖刀团”赴汤蹈火纪实
2023-08-17 15:13:23来源:万众一心中国梦作者:孙佑杰

孙佑杰同志简介

孙佑杰同志,1926年3月生于山东文登,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革命前辈。1945年6月入伍胶东抗大;1946年入党并当选为胶东抗大模范工作者;1947年先后调任华野九纵文工团和《胜利报》社。战争年代主要从事战地记者工作,参加过华东的许多重大战役和抗美援朝的出国作战,10次荣立战功;1979年转业到烟台日社任副总编辑;1990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在他离休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回忆文章百余万字;出版图书11部,其中反映朝鲜战争的《鸭绿江告诉你》,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文学奖,并被韩国翻译出版;发表自创工艺书法作品50多幅,三次荣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孙佑杰同志积极致力于传播胶东红色文化,被誉为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先后到机关、部队、学校、社区举行红色追梦报告会20余场,捐赠自费出版图书2万多册,在市博物馆举办“孙佑杰红色追梦作品展”,用亲身经历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武警官兵特别是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爱岗敬业、发奋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孙佑杰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激情奋发写作高产似井喷,连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了20多万字的红色追梦文章,并自费汇集出版《万众一心中国梦》、《晚霞喷彩虹》2本书,无偿奉献社会。之后又撰写完成的《战争亲历记》中的57个故事,分别在《烟台日报》和市红办的官方微信平台连载后,又由烟台市红色文化办公室以《胶东老兵战地情》为题出版成书奉献读者。由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团市委主办的“孙佑杰弘扬红色文化追梦报告会”,现已巡讲70多场,收到了良好反响和社会效益,邀请做报告的单位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孙佑杰本人先后13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各项表彰奖励。其中201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山东模范老人”光荣称号,2014年荣获“全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和首届“烟台十佳老有所为楷模”光荣称号。

孙佑杰先生作品连载(七)

随“尖刀团”赴汤蹈火纪实

提起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最使我难忘的是跟随“尖刀团赴汤蹈火插入敌人阵地纵深时,我亲自体验过的惨烈血腥场面。

那是 195年4月22日17时30分,我志愿军发起的第五次战役开始了。当我军炮火将正面敌人阵地打开缺口之后我和史云同志作为主攻部队第27 军的战地记者,便跟随着该军80师的“尖刀团”,最先插入了敌人的阵地纵深。敌人深知我军穿插战法的厉害,要先把它们的部署打乱,然后为我后续部队创造歼敌战机。因而美军急忙调动陆空各种火器,集中对我“尖刀团”这个“心腹之患”,进行铺天盖地的火网阻拦,数不清的炮弹、燃烧弹、榴霰弹,倾盆而下,遍地是爆炸的闪光和烟尘,震得地动山摇,两耳嗡嗡作响,但见泥土、石块、树枝漫天飞溅。我身边不断出现伤亡者,被炸飞的血肉衣絮挂满了树枝,鲜血不断溅到我的脸上,身上。因为没有停止前进的命令,部队仍在火海中奔跑,炮弹在谁的身边爆炸,谁就本能的立即卧倒;响声过后无碍,再继续爬起来前进。大家都很明白,“尖刀团”本来就是准备打恶仗的,用局部的流血牺牲,去换取整个战役的胜利。所以,敌火网下的我军,无所畏惧,前赴后继,就像大海的波涛汹涌向前奔流。但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我“尖刀团”司令部还是下命令暂停前进,就地寻找隐蔽之处。

我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敌人修筑的防炮洞穴,里面早已藏满了人,就决定在洞口坐下休息。忽听洞里有人喊我:“孙记者快到洞里隐蔽。”我一听是五连卫生员的声音:“大家挤一挤,前面让一让,快叫孙记者进来。”我进洞一看,这个防炮洞很坚固,顶上是用粗大杉木排起来的,上面覆盖的泥土也很厚,一般的炮弹很难炸穿,我顿觉在这里隐蔽很有安全感。可是我忽然想到了史云同志,心里又忐忑不安起来。他是上海解放后参军的知识青年,懂外语,会摄影,这次是报社社长让我带他下部队的,一路同甘共苦,从不分开,刚才被敌人的炮袭打散了,不知他现在何处,是否还活着? 想到这里,我立即向大家说明情况,毅然离开了洞穴,冒着敌人已稀落的炮火袭击,去寻找史云同志。

我四处奔走细心观察,终于在附近树林中发现了史云同志。只见他满脸尘土,两眼紧闭,依靠在一颗大树根部,等待着命运的安排。他一听我高兴地喊他,才睁开眼睛对我说:“孙编辑,你不隐蔽到这里干什么?”我说:“来找你啊,那边有一个很坚固的防炮洞。走,咱们快到那里去!”

我拉着史云同志走出不多远。“咣!咣!”树林中又爆炸了两颗炮弹,弹片把大树旁的一棵树削去了一大截。

“好险哪!”史云同志擦擦脸上的汗水,对我说:“是你给我捡了一条命。”

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史云同志并用自拍照相机,给我俩留下了劫后余生的合影。

我们俩一齐进到防炮洞里,只呆了十几分钟,部队又受命开始前进了。为了弥补刚才耽误的时间,这一次是跑步前进的,要迅速穿过前面一条山间沟谷。

敌人很快发现了我军的行动,于是又变本加厉的进行炮击。因山谷中是乱石小河,部队只能拥挤的通过河崖上方的崎岖小路,所以敌人的炮弹大都集中打到这里,封锁得水泄不通。我见路上血肉横飞,尸横沟谷,有的还在燃烧,惨不忍睹。团司令部不得不再次命令部队疏散隐蔽。

此时,我作为报道“尖刀团”的记者,同“尖刀团”指战员的心情一样,唯恐部队有重大伤亡,影响到继续穿插的任务。只见团司令部尹福元副参谋长,焦急地从这个沟口奔向那个沟口,边跑边组织机关人员疏散隐蔽,边指挥部队抢占沟谷两侧山头。

这条山涧沟谷地形复杂,巨石嶙峋,有不少天然洞穴,这对我军隐蔽十分有利。我和团机关及伤员,都分散隐蔽在大小不等的石洞穴中,大大减少了伤亡。

然而,尹副参谋长冒着敌人炮火指挥部队疏散隐蔽后,这才想到了自己的安全。但附近已经没有可提供隐蔽的洞穴了。在敌人的炮弹密集轰炸下,只好选择了一块凹地,迅速卧倒在那里透过弥漫的硝烟,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和敌情,思考着部队冲出火网的道路。

这时,二营担架员杨福连同志,独自隐蔽在离尹副参谋长很近的一个矮小石洞里。他偶然发现洞外的尹副参谋长,没有洞穴可以隐蔽,不顾个人安危在观察敌情,一股对指挥员的崇敬心情油然而生,立即放开嗓子喊道:“尹副参谋长,快进洞来,尹副参谋长,快进洞来!”

尹副参谋长十分感激这位战士关怀指挥员的真挚感情。但他早就看见小杨隐蔽的那个洞穴,形似螃蟹窝,又矮又窄,藏个人就紧紧巴巴。再进去人就挤不开了。他高声回答:“小杨洞太小,你隐蔽好,我不要紧。”

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疯狂,像是要把山沟炸翻似的。被炸起的石块纷纷落在尹副参谋长身上。小杨看着心里非常不安,很想缩缩身子让副参谋长进洞来。但是他在狭窄的洞穴里,转过来调过去,碰得头破血流,也挤不出多少空隙。他急了,用手扒,手指抠,想扩大一下洞穴。但是指甲掀掉了,抓得两手是血,也只是抠出一点风化的砂石......当小杨知道用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一个新的念头闪进脑海——立即把石洞让给指挥员,自己另找隐蔽的地方。他迅速爬出石洞,冒着浓烟烈火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扑向尹副参谋长隐蔽的地方,一种为战争全局负责的强大力量,使他强拉起尹副参谋长,连拽带拥地把他弄到石洞里去。

杨福连看着指挥员的安全有了保证,这才如释重负地转身卧倒在副参谋长隐蔽的凹地上。

然而,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炮弹落在小杨的身旁,这位高尚的革命战士不幸牺牲了。他的死显示了人民军队官兵之间的纯真友爱。尹副参谋长从洞里奔出,在痛心疾首中想救活这个战士。但是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了。

面对着战士安详的遗容,尹副参谋长心潮翻滚,几分钟前喊他进洞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作响。尹副参谋长悲痛至极的大声呼喊:“他是为我而死的啊!”

夜幕渐渐降临,炮声也稀落下来。敌人用火海消灭我“尖刀团”的妄想,已宣告失败,得知我后续大部队已到来,就仓皇来了个全线大撤退。我“尖刀团”指战员,怀着悲愤的心情又像离了弦的箭,“刷刷”地继续向敌人的心脏阵地飞去。

载于2013年7月30日《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