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佑杰同志简介
孙佑杰同志,1926年3月生于山东文登,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革命前辈。1945年6月入伍胶东抗大;1946年入党并当选为胶东抗大模范工作者;1947年先后调任华野九纵文工团和《胜利报》社。战争年代主要从事战地记者工作,参加过华东的许多重大战役和抗美援朝的出国作战,10次荣立战功;1979年转业到烟台日社任副总编辑;1990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在他离休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回忆文章百余万字;出版图书11部,其中反映朝鲜战争的《鸭绿江告诉你》,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文学奖,并被韩国翻译出版;发表自创工艺书法作品50多幅,三次荣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孙佑杰同志积极致力于传播胶东红色文化,被誉为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先后到机关、部队、学校、社区举行红色追梦报告会20余场,捐赠自费出版图书2万多册,在市博物馆举办“孙佑杰红色追梦作品展”,用亲身经历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武警官兵特别是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爱岗敬业、发奋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孙佑杰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激情奋发写作高产似井喷,连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了20多万字的红色追梦文章,并自费汇集出版《万众一心中国梦》、《晚霞喷彩虹》2本书,无偿奉献社会。之后又撰写完成的《战争亲历记》中的57个故事,分别在《烟台日报》和市红办的官方微信平台连载后,又由烟台市红色文化办公室以《胶东老兵战地情》为题出版成书奉献读者。由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团市委主办的“孙佑杰弘扬红色文化追梦报告会”,现已巡讲70多场,收到了良好反响和社会效益,邀请做报告的单位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孙佑杰本人先后13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各项表彰奖励。其中201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山东模范老人”光荣称号,2014年荣获“全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和首届“烟台十佳老有所为楷模”光荣称号。
孙佑杰先生作品连载(六)
见证全歼美军“北极熊团”
抗美援朝战争,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相差悬殊,是我志愿军“小米加步枪”与美军现代化装备的强烈撞击,因而极其残酷壮烈。然而,决定战争胜负不全取决于武器装备,就连美军一个号称王牌部队的“北极熊团”,同样也被我所在的第27军全歼,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加强团的经典战例。
那是第二次战役发生的事情。1950年11月25日,当我西线部队向敌人发起反击时,东线之敌仍疯狂向北急进,根本瞧不起我志愿军的战力,并扬言在12月25日圣诞节,就可以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我第27军作为第9兵团的主攻部队,随即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于11月27日向长津湖畔之敌发起反击。
天气不断捉弄交战双方,此时普降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30-40摄氏度。战斗打响第三天,我作为第27军的战地记者通过军指挥所的指引,来到了长津湖畔我前线各部队阵地,此时,敌我双方已呈现胶着状态。我军虽将几股敌人分割、包围,但由于我伤亡减员太大,后勤补给又跟不上,已无力发起总攻全歼敌人,只能围而小打待援。而原先不可一世的骄横美军,也领教了我军勇敢不怕死的夜战近战苦头,深知要摆脱分割包围他们的志愿军,也是凶多吉少,只好放弃北进,死守待援。眼下整个战场一片沉寂,只有零星的炮声和美机的轰炸和扫射。
在走访我军的前沿阵地上,我耳闻目睹了敌我双方的悬殊情况。敌人大部分坚守在公路两侧的阵地、村庄,不仅有绝对制空权,有飞机保护和补给,还有大量的大炮、坦克协助步兵作战,各种轻重火器,应有尽有。在生活条件方面更是优越,到处是敌人丢弃的空罐头盒,证明敌人可以随时吃到奶粉、肉类、果蔬、米饭、饼干等等罐头食品。还有酒精罐头炉,可以把冰冻的食品变成热乎乎的快餐。对于身体的防寒,也很充足周到,除有厚厚的保暖衣,高级的保暖皮靴外,还有鸭绒睡袋,一个人钻进去,把拉链封死,再冷的天也可睡觉。可是看看我志愿军坚守阵地的部队,蹲在高山峻岭的雪坑里,当时既没有我空军的参战,也没有坦克、大炮的配合,配属第27军的炮兵16团,只有马拉的17门榴炮、山炮,因冰天雪地行进困难,对步兵的配合也无能为力。至于生活条件那几乎到了难以维持生存的极限。穿的单薄不说,一动不动在雪坑里坚守阵地,可想而知能坚持多久?最大的问题是部队已断粮了。我走访的连队,不知后方炊事班从哪弄来一些煮熟的土豆,我有幸和大家一样,每人只分得两个鸡蛋大小的土豆。但土豆早已冻成了冰蛋子,砸也砸不碎,吞也吞不下,我的牙齿好,也只能一点一点剥下冰碴碴咽下。我看有的连队连土豆也没有,就只能在大雪覆盖的庄稼地里,搜寻老百姓收割后遗留下的谷穗充饥。更令人感叹不已的是,当时担任副排长的战友戴庆奎所在的连队断粮整整一周,也就吃了三个土豆,不得不用刺刀去挖掘冻土、草根或令人作呕的食物充饥.....
生活虽然如此艰苦,但是大家的情绪仍很高涨。我来到一班发现大家正在议论吃苦的价值。班长说:“我们今天在这里吃苦,为的是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值得!“于是大家就把话题转到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会如何的好? 有的说,到那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面包,喝牛奶,天天像过年一样......
突然,寂静的战场,枪炮声大作,火光闪闪,地动山摇,空袭的敌机也疯狂起来。原来是东线敌人要展开全线向南的大撤退。我志愿军忍饥挨冻,流血牺牲,好不容易把敌人分割包围在长津湖畔,难道能让敌人白白地跑掉?广大志愿军官兵,以义愤填膺拼死一战的精神,立即投入了对逃窜敌人的攻击与拦阻的厮杀中。我穿行于尸横遍野的战场采访,志愿军许许多多悲壮惨烈的故事气吞山河,感天动地。
80师共产党员92步兵炮班班长孔庆三,在步兵攻击新兴里遭到独立家屋敌人的火力封锁伤亡惨重之时,紧急受命将步兵炮推来,要摧毁相距20米的独立家屋。但此处冰冻光滑,高低不平,不能构筑炮阵地,将一只炮架尾落了地,另一只架尾却悬空着,无法开炮。眼看着延误时间会造成部队更多的伤亡,他毅然卧倒在悬空的炮架尾下,借助铁锹和肩膀抵住炮架尾,立即命令炮手填弹开炮。炮手懂得这样开炮的严重后果,便说:“班长,这样太危险了。”孔庆三当然知道这样危险,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别无选择,便大声吼道:“快,完成任务要紧,听我命令,开炮!”一声巨响,敌人据守的独立家屋被摧毁,我步兵8连趁机扑向了敌人,30多个美军,7人被俘,其余全部被打死,从而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我深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并很快利用战役间隙,在防空洞口刻了一幅《人民英雄孔庆三在战斗中》的木刻作品。战后,志愿军总部给孔庆三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把他的名字镌刻在朝鲜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纪念塔”上。
242团9连副班长叶永安,在三营切断新兴里与柳潭里敌人之间的唯一通路后,敌人前有 12 辆坦克,后有跟进的步兵,空中有30多架飞机,对我阵地进行拼死反击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接受了消灭敌人坦克的任务。敌人见有人向坦克爬来,立即用密集的火力进行封锁,炮弹、子弹呼啸而来。叶永安深感责任的重大立即带领战士冒着火网一跃而起,直扑第一辆坦克前一辆已损坏的吉普车,用汽油把吉普车点着了。这时第一辆敌坦克驾驶员伸出头来窥视,机警的战士阚立田,勇敢地纵身跳上坦克,对准顶盖口,投进一颗手榴弹,一声轰响,第一辆坦克瘫痪不动了。接着他们又奔向第二辆坦克,阚立田甩出一颗手榴弹,叶永安趁爆炸升起的烟雾,抱着一包5斤重的炸药包,迅速扑向了第二辆坦克,只听轰的一声,这辆坦克也成了一堆废铁。后面惊魂落魄的坦克,一看道路已让被毁的汽车、坦克堵塞,便立即狼狈溃退了。战后叶永安荣膺“反坦克英雄”的光荣称号。
苦战了三昼夜歼敌90多人的240团三连,在11月30日向新兴里守敌发起攻击时,只剩下两个排的兵力,仍然要求担当主攻山下三座房子的任务。当攻下第一座房子后,在后续部队没跟上来,又受到三面数倍敌人夹击的情况下,又炸毁了敌人一辆坦克,奋不顾身向第二座房子冲击。但战斗异常惨烈,连长倒下去了,指导员又倒下去了,接着副指导员和其他 20多个同志也相继倒下去了。战士们见状怒不可遏,一齐冲上去同敌人厮杀在一起,终于打下了第二座房子和两个地堡。这时全连虽然只剩下16个人,但在副排长马日真的率领下,继续奋勇向第三座房子发起了进攻,子弹打光了,就甩手榴弹,拼刺刀,终于将第三座房子变成了废墟。当营长赶来时,身负重伤坚守第三座房子的战士王德哽咽地说:“营长,俺连的任务完成了,全连只剩下我一个人......”
239团三营七连副班长沈永福,是入朝前从国民党起义部队中经过半年教育后补入我军的。在攻击新兴里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机动灵活避开了美军密集火力的封锁,一个手势让大家同时集中投弹射击,借着浓烟和美军的混乱,冲进了敌占小木屋,击毙了剩余的8名美军。还未顾得上喘息,又向另一股美军冲击。不幸,一颗飞弹片打折了他的右腿,鲜血染红了阵地,昏迷过去了。一阵激烈的枪弹声和“隆隆”的坦克轰鸣声,把沈永福惊醒,他隐约看到紧跟坦克后面有一大片美军士兵,顿即忍着剧烈伤疼,端起冲锋枪向敌人打去,美军纷纷倒下,但又打了两个点射,发现没有子弹了,坦克扭转向他开来了。此时他的伤腿失去知觉,躲闪已不可能,看来只好与坦克同归于尽了。他摸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竭尽全力爬进一个弹坑,在等待时机。敌坦克驾驶员以为沈永福已被打死,更肆无忌惮的向前开来。当坦克那钢铁的身躯压向他的一刹那,他将手榴弹塞进了坦克履带,“轰”的一声,坦克停止了前进,他也停止了呼吸。
更让人撕心裂肺和肃然起敬的是,242团负责在新兴里西4公里处一座断桥担负阻击任务的5连官兵,全部冻死在蹲守的酷冷雪坑里,但战斗队形依然完整,每人手握武器保持着准备射击的姿势,结果 100多人全部化作了一座晶莹的冰雕···...
在我志愿军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下,骄横自恃现代化装备的整个东线敌军,不得不付出惨痛的伤亡代价,溃不成军狼狈地向南逃窜,但被包围在新兴里的敌人,仍然被我第27 军“包了饺子”,成建制地歼灭了美军第七师31团全部,32团一个营,榴炮营全部,及战车部队的大部分。并缴获了美军大批武器。值得庆幸的是,我27军全歼的美军七师31团,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加强团,共有3191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因入侵俄国西伯利亚荣获"北极熊团”的称号。他们根本不会想到,他们的建制会消失在与志愿军的对峙中,更不会想到“北极熊团”团旗,后来成了我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
无巧不成书。1994年8月6日我去北京采访当27军的彭德清军长时得知,他抗美援朝回国四年后,在担任交通部长期间率代表团访问美国。接待他的一位美国客人在谈起朝鲜战争时说“你们中国军队不行,武器太差了! ”彭军长当即顶上去说:“战争胜败不完全取决于武器,你们美军第七师的‘北极熊团’,一样被我军全歼了嘛!”对方哑言好久才说:“对,对,这我知道,确实如此!”原来他在朝鲜战争时期曾是美国情报机关的一处长,很了解当时的战况。当他知道全歼美军“北极熊团”的27军军长就是彭德清部长时,紧紧握着彭部长的手说,"久仰,久仰。"于是对彭部长的接待更加热情起来。彭部长知道那处长早就从情报机关退役了,便问道:“既然过去我们是对头,那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对方笑着说:“不打不成交嘛!”
载于2013年7月29日《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