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经验展播经验展播
海阳市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矢志不渝推动改革创新
2023-01-11 19:44:38来源:烟台日报作者:​ 庞磊 侯俊南 潘晓芸

群鸟蹁跹绘就生态画卷。

海阳二十里店镇半社乡 烟薯25喜获丰收。

海阳网络招聘会让群众 在“家门口”找到心仪岗位。

1月8日,海阳市“两会”圆满落幕。在1月7日的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海阳市市长姜丹向大会报告新一届政府履职第一年的非凡工作,擘画出充满希望的新年发展愿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海阳市规划新蓝图,蓄满新能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

高标准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力引擎

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海阳市加快构建“2+4”现代工业体系,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海阳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

2023年,海阳市将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优势。核能及综合利用方面,在保障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年内3号机组完成压力容器筒体保温及支撑安装,4号机组安全壳底封头就位;力争三期工程与海阳一体化小型堆示范工程全部取得核准支持性文件;900兆瓦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在供暖季前投入使用,为周边地区提供稳定清洁热源。

全力推动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项目落地,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风能方面,半岛南5号海上风电场年内开始桩基施工。光能方面,加快推进27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力争年内融进渔光互补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华能、锐阳渔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储能方面,力争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储气系统项目开工建设。电网方面,扎实推进35千伏凤城升压站和220千伏海阳四站前期工作,保障各类用能设施灵活接入。

2022年,全国首次近岸海上发射让海阳这座黄海小城家喻户晓。新的一年,海阳市勇毅前行,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发射保障方面,海上发射船和半固定发射平台年内建成投用。星箭研制及核心配套方面,力争年内完成山东长征火箭二期、九天行歌二期、东方空间、星河动力项目建设,宇航装备完成主体工程,航天六院101所、火箭派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基地项目开工。空天信息应用方面,完成卫星数据产业园一期建设,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海阳站厂房开工;全力推进“东方慧眼”星座建设,研制并发射“1+2”遥感卫星,完成遥感云平台搭建及空天信息服务示范系统建设。

新兴产业逐光前行,“四大特色产业”焕发生机。作为海阳市的传统针织毛衫产业,新的一年将承办第七届全国毛纺织行业科技大会,适时举办第六届海阳针织毛衫编织艺术节,打造时尚产业品牌;引导企业到国外设立营销中心,组团参加国内外展会,更好地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新材料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项目集聚发展,同邦新材料项目年内完成发酵、制糖、提取等车间建设,富利新材料项目二期完成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建设,中海博星保温建材项目建成投产,力争中膜、福莱、惠盟等新材料项目年内开工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年内核级石墨装备制造、核电模块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力促艾果瑞生物科技、味之屋预制菜等项目年内开工,推动产业扩容提质。

高标准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着力培创动能转换新的活力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今年,海阳市将推进22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工作,继续高标准开展“十大创新”行动。深入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年内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瞪羚企业”、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以上,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全面推广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机制,力争年内入选山东名牌产品2个,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30%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20%以上。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招商引资方面,围绕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采取产业链招商、线上招商、专业招商、登门招商等多种方式,着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年内组织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3次以上,力争全年引进总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产业链项目20个以上,过5亿元的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

抢抓国家提振经济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对上争请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动力。招才引智方面,紧紧抓住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机遇,持续实施“人才汇海”工程,积极申报烟台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环境,力争年内引进青年人才2000人以上。

高标准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释放消费增长内生动力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姜丹在报告中指出,海阳市将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工程,力争年内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达到20家以上。

大力发展航天文旅板块,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航空航天文旅特色小镇,围绕航天科普馆、近岸火箭发射观礼等内容开展宣传营销活动,打造海阳旅游新亮点;通过举办登山节、采摘节、沙滩体育艺术节、漂流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壮大文旅产业规模,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高标准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年内完成万米海滩浴场、河清岛提档升级和招虎山提升改造工程,推动琵琶岛星辰湾度假区项目建成落地。争取举办2023年仙境海岸马拉松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大学生沙滩排球精英赛、滨海自行车赛,提升海阳运动品牌影响力,通过“体育+”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聚力放大“海阳印象”品牌效应,畅通全市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年内,海阳市将组织经营单位参加线下会展和线上直播助农活动10场次以上。鼓励实体零售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农批农贸市场建设,力争新建农贸市场1处、升级改造4处,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探索“公交+快递”“电商+快递”等方式,完善市镇村三级快递体系。稳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年底前力争贷款余额突破450亿,切实促进普惠贷款增量、降利、提质。做好企业上市辅导工作,力争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高标准做好要素保障文章 着力筑牢提质增效坚实支撑

经济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硬环境”。新的一年,备受关注的莱荣高铁海阳段满足通车条件,站前广场市政配套工程全面完工,G228海阳东段路基桥涵工程基本完成,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力争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和立项工作。启动海阳港西港区扩建工程,完成东港区一期防波堤工程,并开工建设两个5万吨级泊位,完成综合配套服务区填海工程。

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海阳市加快推进丁字湾双碳智谷新基建,力争园区一号路、凤港路、海航路等道路工程竣工,10千伏马河港二线投用,打造“多网融合”示范区。聚力打造助推发展的“软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标准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围绕简化程序、提速增效,抓好各项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打造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全新政务服务格局。

高标准实施能级提升工程 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海阳市加大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力度,年内完成海盛路等市政道路工程;新增供暖配套面积25万平方米、中压燃气管道78.1公里,出台《海阳市二次供水管理方法》,建立完善液化气瓶追溯系统,稳步提升供水、供气管理水平;推动两个220千伏供电工程年内投产。

年内改造老旧小区18个,新增口袋公园4个,力争年底前实现棚改清零。优先使用闲置土地落户项目,力争年内盘活闲置土地1500亩以上。着手建设“市民之家”,打造文明城市建设的新载体。加大马路市场和道路两侧违规广告牌清理力度,完成城市智慧停车系统及4处非现场执法站点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让城市更美丽、更宜居。

高标准推动“三农”事业发展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海阳样板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海阳市确保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和海阳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优势,实行生产、供销、信用一体推进,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新的起点,海阳市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力促发城苹果数字综合体项目年内投产,多措并举推动全市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1个以上。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建成1.5万立方米大型养殖网箱2个、60米周长深水网箱18个;聚力打造海阳牡蛎综合利用基地,力争中心渔港牡蛎加工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年内竣工;不断加大推介力度,着力提升“海阳牡蛎”品牌综合竞争力。

高标准实施惠民利群实事 用心用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为全力抓好2023年惠民利群实事,海阳市将加大财政向民生工作倾斜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以上,年内新增养老床位400张,新增公办幼儿园2处,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70%;实施校舍加固改造四期工程,完成面积6000平方米;开工建设航天小学、育英学校、新海学校。年内航天医院开工建设,力争殡仪馆新馆年内投入使用。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征程再启续写华章。海阳市将紧紧围绕海阳市委“123456”发展思路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矢志不渝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力书写新时代现代化海阳建设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