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续发展 擎旗擘画新未来
松山产业园力高新能源汽车配件项目现场。
三河治理加速推进。
新投入使用的行政审批中心。
先进的苹果分选车间。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山清水秀的幸福新栖霞正处于起步成势关键期,新的一年,栖霞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市、项目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战略,坚定不移按照“1+235”总体部署和“10+6”工作体系要求,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贡献更多“栖霞力量”。
聚力提振工业经济,稳牢县域发展压舱石
紧扣工业经济三年突破主线,做大规模总量、提升产业质量,以工业经济大突破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增强园区集聚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松山产业园区两年出形象、上层次,打造园区2.0升级版。年内完成嵩山路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建成启用,110KV变电站开工建设,铺设工业蒸汽管网12公里,推动集孵化研发、人才公寓于一体的“园区加速器”建设。紧盯烟台市域产业转移和项目溢出,推动与烟台国企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启动建设总投资26亿元的泰和新材应用产业园、同兴实业二期“园中园”,年内落户项目10个,园区产值达到50亿元。完善“管委会+公司”模式,深化赋权强能,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一次办,全面释放园区发展活力。
打造产业特色优势。推进链式融合发展,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力促重点产业突破成势,打造质效双优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壮大汽车零部件、智能环保等产业链,开工氢能装备、电缆芯材等项目,加快康林智能装备、华夏大地锁具、医用装配等项目建设,投产华鹏重工二期、同兴喷涂中心,年内产值突破25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兴邦新材料等企业扩能升级,加速泰和新材应用产业园集聚发展,扶持杭园、华屹科创、鸿庆预涂等企业膨胀裂变,年内产值突破15亿元。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推动产业向原材料、市场应用上下游拓展,年内产值突破40亿元。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加速金曼、百里店金矿复工复产,整合滑石矿权,启动五彩龙金矿采选,完成常鑫金矿改造提升。
培植企业倍增壮大。精准高效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实行“专班分办、部门专办”推进机制,靶向指导企业培强育大。年内新增“四上”企业16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2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推动企业梯次培育、倍增发展,年内列入烟台倍增计划的5户企业增长25%以上,10户企业增长20%以上。实施新一轮智能技改行动,年内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入3.13亿元,6个项目竣工投产。引导企业加快升规纳统,年内“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家,“小升规”3家。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上加清”政商关系,培育新生代企业家,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
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经济增长主引擎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坚持内育外引并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压茬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项目建设。抓牢项目建设“生命线”,加快实施90个总投资224.2亿元重点项目,年内竣工32个、完成投资107.9亿元。树牢“项目建设共同体”理念,10个指挥部牵头抓总,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台账清单,周调度、月研判、季评比,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制定项目推进流程图,全程统筹要素保障,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促优质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
强化双招双引。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塑造项目招引快速拍板机制,突出京津冀、长三角和日韩重点区域,主动出击、精准招引项目。推行产业链招商,以松山产业园区为“主阵地”,主攻行业龙头、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鼓励镇街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发挥招商顾问作用,主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领导带头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精心研究政策,搞好项目包装,加大“三争”力度,力争专项债券和政策资金争取再创新高。契合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政策引才、载体聚才、服务留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200名以上。
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学研金服用”合作,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家。用活改革“关键一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双全双百”工程,延伸“一件事”服务链条,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水平。建强国企平台,深度参与城乡建设、资源开发,推动资本运营多元化,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聚力强化精建细管,做优城市品质提能级
坚持精致打造、精细管理,下足“绣花”功夫、擦亮“文明”底色,塑美更高能级品质城市。
完善城区功能。优化空间形态,完成老城区、环长春湖和滨湖新城重点区域控规修编,绘制“一张图”赋能空间治理。高位推动老城区三年改造行动,启动南小街区片改造,接续推进古镇南苑棚户区安置建设,加快翰林学府、山水庄园等项目开发,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面贯通城区水系,“三河”治理河道蓄水,串联两侧绿化景观,完成9座桥梁重建改造和亮化打造。全力提速新城建设,10条道路建设和管网工程全面铺开,启动4个村搬迁和安置区建设,红色文化人才培训基地、新一中建成使用,开工建设自然博物馆,新人民医院和芳邻学府主体完工。配合做好栖莱高速征迁,开工建设通用机场跑道,智能化改造城区电网,新增5G基站100个以上。
加速双城融合。坚持新老城区相向、整体推进,以文化路北延、繁华路建设、外环路打造,加快新老城区“四纵四横”“五纵九横”路网互通。老城区功能魅力延展、新城区优化服务布局,市域“半小时交通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初步成形,力促新老城区功能互补。以牟氏庄园5A级景区创建、沿河带状休闲公园建设、滨湖公园和翠屏公园改造提升,实现新老城区景区互联。
创建文明城市。锚定重揽省级文明城市殊荣,强弱项、补短板,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发挥“五位一体”优势,坚持创建标准与精细管理深度融合,健全创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全面开展城市管理提升行动,用好户外广告设施烟台试点改革机遇,重拳治理城乡“两违”,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抓实“红色物业”建设,理顺物业管理体制。加速智慧城市数据整合,推行“一网统管”,全面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聚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激发农村新动能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高农业发展质效。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年内新增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6300亩,粮库扩建竣工投运。深化省级农高区创建实效,高质量推进苹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年内改造老龄果园和建设示范园5万亩以上,苹果深加工产值突破40亿元。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栖霞生态苹果区域公共品牌。差异化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大樱桃、草莓、蓝莓、艾草等产业,新增“三品一标”企业3家以上。高标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0家。
提高农村宜居水平。接续推进乡村振兴10大攻坚行动,标准不降、力度不松,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505个,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年内,改造“四好农村路”220公里,完成248个村生活污水处理,清洁取暖1.8万户,改造提升供水站8座,铺设城乡供水管网3070公里。市镇村三级发力,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污水处理、环卫一体化高效运行,创建省级示范村5个。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升级电网138公里。精致打造小城镇,加快桃村老岚水库安置房和蛇窝泊苹果佳苑建设,支持镇街特色化实施驻地改造提升。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积极推动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织密兜底保障和预警防护网,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完善乡村治理,深化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聚力厚植生态优势,增强绿色发展源动力
做优烟台“绿芯”,用生态保护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以生态“含绿量”展现发展“含金量”。
巩固防污治污成果。实施“蓝天”工程,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实现PM2.5与臭氧协同整治,空气优良率保持87%以上。实施“碧水”工程,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河行动”,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加快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建设人工湿地60亩。实施“净土”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总氮控制行动,建设飞灰填埋场,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推进护绿增绿行动。实施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争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深化林长制改革,推进造林绿化、抚育管护,加强松材线虫病害防控和飞蛾防治,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实施绿色矿山创建,治理废弃矿山1000亩以上。
建立长治长效机制。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项目,强化能耗“双控”,万元GDP能耗下降2.7个百分点。探索生态产品资产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打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年内新增绿色贷款15亿元以上。
聚力促进共同富裕,筑牢民生福祉保障网
坚持人民至上,顺应群众关切,高质量推进30项民生实事,更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更广维度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完善普惠化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稳就业促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升收入质量,年内城镇新就业2000人以上。持续推动社保精准扩容,育强缴费底数,扩大覆盖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医疗价格改革,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落实关心关爱政策,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福利慈善事业,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建设民兵训练基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健全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提质发展。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持续优化医疗供给,中医院新院区启动运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严格落实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守各领域安全底线,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健全责任体系,突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力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严防区域性金融风险,建立专班、分类施策,加强监测评估预警,健全排查化解机制,坚决打击非法活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基层治理平台,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栖霞”。
聚力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提升治理新效能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政府将时刻牢记使命、勇于自我革新,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奋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突出政治忠诚首要标准,时刻胸怀“国之大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扛牢意识形态责任,把牢意识形态阵地。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维护市委权威,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依法行政促规范。坚持依法行政履职原则,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主动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定期向市政协通报情况,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化政务公开,优化“12345”热线办理流程。常态化开展“结亲连心”为民服务活动,用心办好百姓身边事,用政府“辛苦指数”换取群众“满意指数”。
恪尽职守抓落实。凸显真抓实干鲜明特质,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始终将“抓经济、抓发展、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主责,实行定量定性、定岗定责管理,做到工作细化到点、任务明确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苦干实干、务实扎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抓成效。
清正廉洁作表率。坚守干净干事从政底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管,紧盯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切实扎紧制度笼子。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干部队伍。
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新征程寄托新期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幸福新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