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聆听经典故事聆听经典故事
舅舅的坟墓
2022-09-26 16:10:43来源:烟台日报作者: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坟墓的注解是:埋葬死人的墓穴和上面的坟头。有的坟墓里埋葬的不是逝者的遗骸而是逝者生前的遗物,这种坟墓叫“衣冠冢”。人死了不管是真的墓穴还是衣冠冢都是入土为安,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基本上是一次性的安葬。可是我的舅舅却有着五次下葬、五座坟墓的传奇故事。

舅舅在他的指路人、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15团团长于得水的介绍下,于1939年初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胶东地区最早的地下党负责人之一,领导着八路军战士打鬼子捉汉奸,是胶东地区赫赫有名的八路军干部。当时在海阳县境内一提起八路军“大老姜”,敌人闻风丧胆,老百姓翘首企盼。

1945年8月,党中央从山东老根据地抽调3000名干部赴东北抗战前线开展工作,舅舅是其中一员。舅舅开赴东北抗战前线时是八路军的一名团长,他临出发前的一天夜里秘密回到冷家庄村,看望了父母及妻儿,他对妻子说:“我如果能活着回来,那时候全中国就都解放了,咱们就能过上太平的好日子了。如果我回不来,你也放心,共产党会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又抚摸着炕上熟睡的一儿二女说:“这些孩子有福,共产党会让他们有饭吃有学上,党组织会帮你把他们都拉扯大。”

遭遇海难

我的舅舅原名叫姜文君,1902年出生在海阳县大辛家乡冷家庄村一户普通的渔民家庭里。小渔村的人祖祖辈辈都以捕鱼为生,舅舅很小就跟随父辈出海捕鱼,风里浪里多年历练,成了出名的好舵手、撒网捕鱼的行家,加上他为人善良、做事公正果断,被渔民兄弟们尊崇为船把头。有一年深秋的一天,他和同村同船的几个渔民兄弟在大海里捕鱼时,遇上了狂风暴雨,他们的渔船被巨浪给掀翻。舅舅和其他三个水性好的渔民兄弟跳上了小舢板,互相鼓励着,在大海里漂浮了五天,在奄奄一息的绝望中被路过的一艘天津大货船救起,就在货船上做起了装卸工。

两个多月后货船停靠到天津码头,舅舅四人被送到海难救助站验证身份。救助站给他们买好了回烟台的火车票,还给了每人10块钱的饭钱。舅舅拿着这10元钱先去买了一顶新的礼帽,也算是衣冠整齐地回家见父母亲人。火车从天津站驶出,咣当咣当地行驶了两天,到达烟台站时,已经是大年三十的早上了。舅舅下火车后对其他三个人说:“咱们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走回家去,让家里的老少过个年。”同伴们都是一样的心情,二百多里的路程,他们四人紧走快赶,走到冷家庄村时已经过了半夜,迎接新年的鞭炮都放过了。姥爷本以为儿子回不来了,刚给他烧完纸,脸上的泪水还在流着,突然听到院门外的敲门声。姥爷跑到院门口打开门,舅舅从院门外大步迈进院里,在我姥爷跟前扑通一声跪下,哭着说:“爹,过年好!儿子给您磕头了!”

宁静的小渔村,此时此刻,四个遭遇海难后活着回来的渔民家里,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几个时辰后天蒙蒙亮,舅舅拿着铁锹扛着镐头去家族坟地,把他的衣冠冢墓给扒平了。

忠骨埋他乡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胶东特委于1935年领导农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一一·四”武装暴动,沉重打击了反动地方政府和土豪劣绅,唤醒了广大民众,扩大了革命影响。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和发动了“天福山起义”,揭开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舅舅在他的指路人、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15团团长于得水的介绍下,于1939年初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胶东地区最早的地下党负责人之一,领导着八路军战士打鬼子捉汉奸,是胶东地区赫赫有名的八路军干部。当时在海阳县境内一提起八路军“大老姜”,敌人闻风丧胆,老百姓翘首企盼。

听妈妈说,因为舅舅的关系,家里人遭受过巨大的灾难,不管是日本鬼子扫荡还是国民党军队开进冷家庄,姥爷家首先遭殃。家里的房子被烧过,炕被扒过,姥爷被五花大绑过,姥姥和舅妈被枪托打过,舅妈的头被打得鲜血直流,头上的刀伤到她临终时还有痕迹。

1945年8月,党中央从山东老根据地抽调3000名干部赴东北抗战前线开展工作,舅舅是其中一员。舅舅开赴东北抗战前线时是八路军的一名团长,他临出发前的一天夜里秘密回到冷家庄村,看望了父母及妻儿,他对妻子说:“我如果能活着回来,那时候全中国就都解放了,咱们就能过上太平的好日子了。如果我回不来,你也放心,共产党会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又抚摸着炕上熟睡的一儿二女说:“这些孩子有福,共产党会让他们有饭吃有学上,党组织会帮你把他们都拉扯大。”舅妈对丈夫的话深信不疑,她深信她的丈夫很快就会回来,丈夫回来后就能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他们一起把儿女养育长大。舅舅告别亲人后和他的战友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从莱阳火车站出发去了哈尔滨。

舅舅到了哈尔滨化名叫姜乐天。根据《山东省海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的记载,舅舅到了哈尔滨的所在单位是黑龙江军区后勤部,成为专门负责部队粮食调运的干部。1946年秋季的一天,他带着一名警卫人员从哈尔滨三棵树火车站去绥化县执行任务,下了火车后按照联络方式前去接头,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内遭遇特务跟踪暗杀。舅舅和他的警卫员与特务展开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负重,被当地党组织营救后,安置在一位可靠的老乡家救治,因失血过多第二天壮烈牺牲,年仅42岁。当时党组织把舅舅在绥化牺牲的消息,秘密通知给在哈尔滨谋生的亲友,本村的本家亲友姜胜恒去绥化县简单料理了后事,把舅舅埋葬在离火车站不远的一个叫“吉古寺”(谐音)的地方,按照当地的习俗用一块木板写上舅舅的名字,插在坟头前算是临时墓碑。到了“三七”祭日时,姜胜恒按照家乡风俗去绥化县给我舅舅烧“三七”,到了那里才知道,前几天在此发生过战斗,我舅舅的墓地已被炮火炸得面目全非,一片废墟。

2013年我受舅家表姐的委托寻找舅舅的具体埋葬地,遂写信给绥化市政府求助,通过绥化市地志办领导的帮忙,得知70年前绥化火车站附近的“吉古寺”,就在现在的绥化大学校址位置。如今,我可以告慰舅舅的在天之灵,他抛洒热血的土地上已是共和国培养人才的大学城了。

家族墓地添新坟

舅舅牺牲后过了很长时间,家里的亲人才得知这一噩耗。姥爷姥姥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双双卧病不起。舅妈一手怀抱着最小的女儿,另一只手拉着嚎啕大哭的7岁大女儿和5岁儿子,哭昏在灵堂前。丈夫牺牲了,撇下了她和三个孩子,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呀?悲痛之后,亲人们把舅舅的一些衣物在家族的坟地里又给他安葬了个“衣冠冢”墓。亲人们面对这座衣冠冢墓,抱有太多太多的幻想,幻想着这死讯是误传,幻想着有一天舅舅会突然出现在亲人们的面前,甚至在1950年7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烈士证书被亲人们捧在手里时,他们依然抱有幻想:“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是不是误传呀?”姥爷姥姥盼着儿子回来给他们养老送终,直到闭上了双眼也没盼回他们的儿子,真的是死不瞑目。舅妈也在盼在等,她期盼着她的丈夫荣归故里,她等着丈夫回来和她共同养育他们的一儿两女。等了三十多年的舅妈也没等回她的丈夫,于1978年带着终生的遗憾也走了,她和舅舅的“衣冠冢”合葬了。

烈士墓搬迁补助700元

2008年国家在冷家庄村址位置上建核电站,要求村庄搬迁到新规划的区域,村里所有坟墓统一搬迁到规划设计好的山岚下,每座坟墓的搬迁补偿款是280元,烈士墓享受700元,于是舅舅和舅妈合葬的墓又随着家族的坟墓一起迁到了冷家庄新的墓地。

归宿

海阳市文山街南首的墅儿山上,有一座1956年3月县人民政府修建的烈士陵园,后经几届政府多次修建完善,陵园环境优雅,松柏环绕,庄严肃穆。2012年海阳市政府又投资240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改扩建,回迁了散葬的烈士墓,舅舅在冷家庄的墓于2013年的清明节,被海阳市民政部门隆重迁入烈士陵园安葬了。舅舅和他的4000多名为共和国奋斗牺牲的战友,长眠在这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的陵园内,终于魂归故里,安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