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是胶东革命的发祥地,是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在中国革命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历史性贡献,有着“胶东革命发祥地、山东战区主战场、全国解放大后方”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烟台革命老区整体发展不断加快,涌现出大量勇立潮头、敢于担当的先进典型,展现出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
为充分展示我市革命老区发展成效,进一步弘扬革命老区红色精神,即日起“烟台老区网”在“主题活动”专栏集中进行“老区新貌”主题宣传报道活动,通过视频、文稿等形式充分展示烟台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和独有特色,充分展示老区发展的崭新面貌和先进典型,营造弘扬学习老区精神、关心支持老区发展、推动老区全面振兴的浓厚舆论氛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昆嵛山保护区党员干部代表在“一一·四”暴动策源地重温入党誓词。
听党话,跟党走,昆嵛山有红色基因。
昆嵛山是胶东革命的摇篮,见证了胶东半岛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胶东特委在这里运筹帷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胶东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斗争——“一一·四”暴动在这里爆发,胶东革命武装火种——“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这里诞生。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逐梦新征程,昆嵛山保护区赓续精神血脉,脚踏红色热土,发挥红色优势,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全力创建一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描绘靓丽底色。
红色火种,代代相传
让红色教育凝心铸魂
旧纺车、军号、油灯、暖水瓶……走进昆嵛山无染寺景区“一一·四”暴动指挥部遗址,一个个极富年代感的老物件,一下子把人拉回到那段艰苦的峥嵘岁月。透过墙上张贴的老照片和文字,昆嵛山革命火种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
红色文化,是昆嵛山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2013年以来,昆嵛山保护区在岳姑殿景区启动了“一一·四”暴动策源地旧址“原址原貌”恢复重建工作,先后在无染寺景区建成了“一一·四”暴动指挥部、“一一·四”暴动展馆和“昆嵛山革命陈列馆”。一直以来,这些红色场馆免费对外开放,打造集干部教育培训、革命历史考证、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保护区都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昆嵛山红色教育基地瞻仰、参观,开展党性主题教育,让红色精神为干部培根铸魂。保护区还统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与生态科普教育、研学教育,并结合建军、建党等重大活动,推出系列红色旅游主题活动。
据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管理科副科长于维霞介绍, 保护区自主开发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胶东记忆”研学线路,推出两条“重走红军路”活动线路。通过组织学员重走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曾经战斗过的路线,引导党员干部群众重温艰苦卓绝的岁月,感悟坚不可摧的红色精神,激励大家从身边的红色故事中汲取前进力量。去年以来,昆嵛山红色教育基地共接待38000余人,主题教育活动群众参与度高,基地发挥作用效果好。
绿水青山,共同守护
让“美丽昆嵛”更加洁净
每月15日,人们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昆嵛山村庄的各个角落。
他们一边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排查环境整治问题;一边操起扫把、夹子等工具协助村民清扫街道,捡拾垃圾,整理杂物,号召群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一起加入到环境清洁队伍中来。他们是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队”,是建设“清洁昆嵛”的“生力军”。
走进后庄村,只见道路整洁,石屋林立,鸟语花香,远处苍山叠翠、雾气氤氲,好一幅美丽的夏日山村图。曾几何时,这里环境脏乱破败,村民卫生习惯差,卫生意识淡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路边污水横流,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村民杨大叔说,为了改善村居环境,区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大扫除,干部村民齐上阵,经过一番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绿水青山,是昆嵛山的最大魅力。美丽昆嵛,需要大家的共同守护。保护区工委管委以建设“洁净昆嵛”为抓手,打造了“昆嵛清洁日”志愿服务品牌,并将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关干部每个月都会深入全区36个村庄,围绕卫生死角清除、废弃苹果反光膜清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农村群众自觉投入到整治工作中,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自2014年活动开展以来,带动辐射农村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群众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4万余人次,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万余吨,清理整治农村河道5000余公里,开展志愿服务近20万小时。一幅“山更青、水更净、人更美“的生态绿色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锚定“1+233”工作体系,昆嵛山保护区坚持以红色党建为引领,树牢讲政治、重品德、以业绩论英雄的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奖惩激励五个体系,建设了一支能打敢拼、坚守底线、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通过常态化整治作风,提升干部执行力,营造出“饱含激情、充满情怀、相信愿景、倾注情感、将心注入”的干事创业氛围,以实际行动夯基础、提能力、转作风、塑形象。
根据“能力作风建设年”工作部署,保护区扎实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活动,今年已举办“每周夜校”78期、领导干部上讲台36期、业务打擂21期、应知应会知识测试14期,为干部队伍“充电赋能”。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年”活动,打造“昆嵛溪雨”干部教育品牌,锚定“生态昆嵛山、和谐昆嵛山、洁净昆嵛山、精致昆嵛山、品位昆嵛山”发展方向,聚焦森林防火、疫情防控、执法拆违等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全面推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多元化培训平台,升级打造2个“重走红军路”现场教学点,教育党员干部16.5万余人次。举办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党史润我心”专题读书班、主题宣讲等56期、199场次,培训学员6200余人次。开展“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活动,制作《昆嵛课堂》《光荣在党50年》等系列视频,打通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
在“党建红”的引领下,将“党支部+”引领模式延伸到各个领域。聚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责主业,精心推进科研科普体系建设、生态旅游设施改善、松材线虫病普查防控和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等工作。如今,全区松材线虫病监测率和处置率均达100%,2处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治理中恢复绿化面积3.81公顷,花海游览栈道亮点纷呈,1.06公里科普路径建设稳步推进,保护区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保护修复的治理效能,全力写好美丽山东建设的“昆嵛答卷”。
(信召红 杜庆志 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