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聆听经典故事聆听经典故事
孙佑杰先生作品连载(三) 一次成功的战地采访
2022-04-27 20:02:53来源:晚霞喷彩虹作者:

孙佑杰同志简介

孙佑杰同志,1926年3月生于山东文登,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革命前辈。1945年6月入伍胶东抗大;1946年入党并当选为胶东抗大模范工作者;1947年先后调任华野九纵文工团和《胜利报》社。战争年代主要从事战地记者工作,参加过华东的许多重大战役和抗美援朝的出国作战,10次荣立战功;1979年转业到烟台日社任副总编辑;1990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在他离休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回忆文章百余万字;出版图书11部,其中反映朝鲜战争的《鸭绿江告诉你》,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文学奖,并被韩国翻译出版;发表自创工艺书法作品50多幅,三次荣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孙佑杰同志积极致力于传播胶东红色文化,被誉为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先后到机关、部队、学校、社区举行红色追梦报告会20余场,捐赠自费出版图书2万多册,在市博物馆举办“孙佑杰红色追梦作品展”,用亲身经历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武警官兵特别是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爱岗敬业、发奋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孙佑杰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激情奋发写作高产似井喷,连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了20多万字的红色追梦文章,并自费汇集出版《万众一心中国梦》、《晚霞喷彩虹》2本书,无偿奉献社会。之后又撰写完成的《战争亲历记》中的57个故事,分别在《烟台日报》和市红办的官方微信平台连载后,又由烟台市红色文化办公室以《胶东老兵战地情》为题出版成书奉献读者。由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团市委主办的“孙佑杰弘扬红色文化追梦报告会”,现已巡讲70多场,收到了良好反响和社会效益,邀请做报告的单位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孙佑杰本人先后13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各项表彰奖励。其中201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山东模范老人”光荣称号,2014年荣获“全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和首届“烟台十佳老有所为楷模”光荣称号。

孙佑杰先生作品连载(三)

一次成功的战地采访

在抗日战争末期的战乱环境,我读初中不到一年,就入伍胶东抗大,毕业后留校宣传队做美术工作。因为经常编写些幻灯宣传材料,在校报上登了几篇稿子,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有朝一日能当上一名战地记者该多好啊!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一次成功的战地采访,居然助我圆了这个梦想。

抢先机 争分秒

那是解放战争开始以后,我所在的抗大宣传队,全班人马调华野九纵新组建的文工团。每次打起仗来,我总要下部队采访英雄事迹,以作为战役结束后编写幻灯宣传材料之用。1948年中秋节前夕,攻克济南的战役打响后,文工团郝光团长让我首先来到了扫清济南东南外围敌人据点的陈鲁团。在团指挥所里,我得知从前线传来这样一则信息:据守下井庄的国民党军,抢走了老百姓七斤月饼,还未来得及吃掉,就被攻进庄内的解放军缴获了,并且接着原封不动把它送还给老百姓。我顿感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必须抢先机去完成采访。但是此时部队还在作战,是按惯例等部队撤出战斗后去采访,还是马上奔去一线作战部队呢?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新闻的生命在于新和快,必须争分夺秒,才能万无一失,记得临行前郝团长告诉我,这次战役不比往常,是野战军首次攻打省会城市济南,意义重大,鼓励我一定要搞好这次采访,除用于编写文工团的文艺宣传材料外,还要力争对军内外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我想,能不能打响战地采访这一炮,岂不是检验自己能否当战地记者的一次良好机遇吗?我知道到火线采访有危险,但我更知道战况瞬息万变,部队伤亡不断,如不快速前去采访,就有可能丧失写好这条有价值新闻的机遇。于是,我立即找到该团熟悉战区情况的于浩干事带路,连夜冒着敌人的炮火出发了。

冒战火 奔前线

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天上的月亮又圆又亮,但是在枪林的战场,谁也没有闲情逸致去观赏它。我和于干事爬上一座较高的丘岭一看,啊!好一个激动人心的战场夜景:远处离此十六七华里的济南市,烟雾迷漫,天昏地暗,守城的敌人为了给自己壮胆,不时地向外打炮;近处,我担负扫清敌外围据点的部队正在激战,炮声隆隆,火光闪闪,曳光弹穿梭般满天飞,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团……我们翻过了几座丘岭,在一个地堰洞穴里找到一营指挥所,首长们正在紧张地指挥部队作战,打电话的焦急喊声不绝于耳。为了不打搅首长的指挥,我们得知“七斤月饼”的故事发生在前方下井庄一连时,就立即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向一连激战的下井庄奔去。

路上,敌人一排炮弹打来,我因卧倒急了些,把上衣袋里的钢笔甩出去不见了。尽管在此停留很危险,但是没有钢笔怎么去采访呢?因此我借着月光,硬是把钢笔找了回来,接着跟上了在前面招呼我的于干事,然后沿着一条部队野战电话线,来到下并庄的村头,找到了一连指挥所。因为部队正在与西山的敌人激战,好不容易找到几位知情人,才弄清了“七斤月饼”故事的来龙去脉。原来一连昨夜在攻进下井庄时,担架班长魏培伦发现国民党军住的房子里,桌上有包装好的七斤月饼,当得知月饼是从庄里刘进奎家抢来的,便立即把月饼送还给了原主。如果从个人安危考虑,立即回团部写篇短新闻也可以。可是从新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来要求,总觉得老百姓一方的许多细节还没有搞清楚。于是,我同于干事商量,还是要亲自去访问一下“七斤月饼”的主人刘进奎老大爷。此时,敌人的轰炸机在高空盘旋,从济南城内打出的炮弹,不时地在村子里爆炸,家家户户都闭门关灯在屋内避难。我们再三解释来意,才叫开了刘大爷家的门,进屋一看,一家五口都蜷曲在八仙桌子底下,桌上放满了避弹杂物。就在这张桌子跟前,我拿出了钢笔和本子,于干事擎着一盏豆油灯,开始了对“七斤月饼”主人的访问。由于采访追根问底心切,我们没有理会房子周围不时响起的爆炸声,把月饼主人的身世、家境,国民党军抢月饼和解放军送月饼的详细经过和具体情节,统统了解得一清楚后,就边打腹稿边离开战场回到了团部,一会儿就把《七斤月饼》这篇短新闻写好发走了。

好新闻 传捷报

扫清外围敌人的部队很快向济南城下延伸。当我再次跟随攻城的部队,从爆破的城墙缺口冲进城内后,《七斤月饼》的新间,就陆续被新华社、《大众日报》和军队《胜利报》发表了,并且立即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扬这篇新闻用一抢一送月饼的生动事例,充分体现了两种军队的不同本质,让人们对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感激之情,一下迸发出来了。济南解放以后,《七斤月饼》新闻被编成了小剧、歌曲演唱,热烈欢庆济南的解放。许多人还专门去下井庄,看望问候《七斤月饼》的主人。不久,《七斤月饼》还出版了连环画,上了小学的语文课本,一度成了广为流传美谈军民鱼水情的典范。我也为此荣立了二等功。

当记者 圆梦想

或许与《七斤月饼》采写成功有关,事隔一年结束了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后,我果真实现了当战地记者的梦想,于1950年10月,调到九纵已改为27军的《胜利报》社任编辑。正好当月27军受命抗美援朝,我跟随一线作战部队入朝参战,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地记者。采写《七斤月饼》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圆了想当战地记者的梦,而且后来又从这次采访中派生出多篇水平更好的长篇回忆文章和写作经验。如:1958年济南解放10年时,已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的我,看到满街都有卖月饼的,触景生情就想起了《七斤月饼》诞生的下井庄,便立即买下几斤月饼,借星期天去看望了《七斤月饼)的主人,返回后就在《大众日报》副刊上发表了长篇通讯《看房东)。1979年我又应约写出两篇各7000多字的回忆录《七斤月饼》和《生命的赞歌》发表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攻克济南》战史丛书中。我还在《大众日报》、《烟台日报》和《前卫报》等多家通讯刊物上发表了我总结的战火中采写《七斤月饼》的经验。采写《七斤月饼》的成功,使我悟出了受益一生的要诀,那就是:“创业靠拼搏,成功借机遇,但机遇与风险紧相连,只有勇担风险,机遇才能成就事业,战争的风险越大,事业的成功率越高,业绩就越辉煌。”这条格言后来伴随着我一生的奋斗不息,圆了一个比一个更美好的梦想。

——原载于2014年6月23日《烟台日报》、第24期《通讯员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