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聆听经典故事聆听经典故事
一个人的突袭战
2022-04-22 13:25:27来源:烟台日报作者:

莱州南部的夏邱镇,有个村庄叫刁哥。夏(邱)土(山)公路从村北而过。1941年农历四月初七下午,区中队侦察员张春江与两个日本鬼子发生遭遇战,张春江只身一人英勇奋战,凭借过硬的本领,杀死一个鬼子,缴获敌人两支步枪,增援的敌人赶来时,张春江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夏邱镇旧称夏邱堡,坐落在大泽山西部掖县(今莱州市)、平度(市)交界处,是连接青岛和潍坊的重要交通枢纽。1940年8月,日军为加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以夏邱堡为中心,先后建起了夏邱堡、高望山、花埠、大田、马场等据点,各据点互为犄角,阻断了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这些据点的敌人,曾多次参加了袭击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的“扫荡”,制造了多起屠杀抗日军民的惨案,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损失,血债累累,罄竹难书。抗日军民义愤填膺,寻机报仇雪恨。

张春江1920年生于刁哥村。18岁那年,他参加了区中队。此时,他一米八多的个头,身材魁梧敦实,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能举起200斤的重物。他虽然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头脑灵活,有胆有识。尤其是在区中队经过三年的学习训练,他的抗日热情就像是一团火,射击、投弹、行军、格斗等本领全面提升,成为一名合格的侦察员。区中队的战士,对敌人的罪恶行径恨得咬牙切齿,一心想灭灭敌人的威风,长长抗日军民的志气。为此,区中队多次派遣侦察员张春江化妆外出侦察,摸清敌人活动的规律。

经过多次侦察,张春江发现,每逢农历三日、八日沙河赶大集,夏邱堡据点的日伪军,都要步行去沙河据点一趟,上午去,下午回。人多时三五个,少时就两个。他把这个发现向区队长做了汇报,引起了区队长的重视,区队长琢磨着出其不意,打敌人个伏击战。在哪里设伏呢?区队长带领张春江化妆成赶集的农民,从夏邱堡据点出发,到沙河据点一路寻找伏击点。经过仔细侦察,他们认为在刁哥村北设伏,是最理想的地点。从地理位置来讲,这里东距夏邱堡鬼子据点5公里,西离沙河据点7.5公里,在这里打伏击,一时半会儿不会惊动鬼子。从地形上看,公路北侧,是一片沙滩地,生长着茂密的杨树、刺槐等高大乔木;地上有成片的草丛。公路南侧,是大片的麦地,麦秸高近一米。路两侧都可掩护藏身。进,具有隐蔽性、突然性,退,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好,就这样定了!”中队长和张春江都露出兴奋的神色。

四月初六,中队连夜召开战斗动员会,布置四月初八的作战任务。中队长宣布:自己带领3名战士为第一行动组,埋伏在路北树林里,袭击走在后面的日军。张春江带领2名战士为第二行动组,在路南麦地设伏,袭击前头的日军。中队长强调,行动要迅速,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战斗结束后,两组参战人员都在路北树林里分散隐蔽,等天黑后趁着夜色撤退。

按照战斗布置,张春江初七先回到村里,准备好7个人的干粮,就在设伏点周围侦察情况。

下午两点左右,张春江突然发现,公路上出现两个日本鬼子,肩背长枪,一前一后,大摇大摆地走着。他先是惊诧,鬼子怎么提前行动了,难道是战斗计划泄露了?不!他看了看鬼子那懒散的样子,立刻否定了自己的猜测。鬼子的身后,没有后续队伍,他心中窃喜,择日不如撞日,战机不可错失。他拔出腰间的匕首,猫腰移到公路边上,瞪着喷火的眼睛,看着鬼子从眼前通过,一个,两个,等第二个鬼子走过眼前时,张春江猛地起身,一个跨步越过水沟,跃上公路,迅疾扑向一个鬼子,从身后死死地箍住敌人,鬼子还没来得及反抗,匕首就划过他的喉咙。鬼子瘫倒在地上,鲜血流淌。走在前面的鬼子听见动静,急忙转身回看,见此情景,非常惊恐,杀猪似的嚎叫一声,撂下长枪,像只受惊的野兔,撒腿向夏邱堡日军据点逃窜。

张春江见鬼子已经跑远,不能再去纠缠,宰一个也够本了。他把鬼子的尸体拖进路北的树林,用野草盖住,立即返回公路,用沙土盖了盖敌人的血迹,拿起两支步枪,放到麦地深处藏了起来。杀红了眼的张春江不想就此离开,让村里父老乡亲遭殃。据点不就11个鬼子吗,都来吧,再杀一个,就又少一个鬼子祸害老百姓了。

一会儿工夫,公路东边扬起了一阵尘土,鬼子的援兵杀气腾腾地赶来,一个骑着自行车,两个骑着高头大马,还有几个伪军跟着跑。张春江毫不恐惧。等鬼子走近了,他冲上公路,准备与鬼子拼命。不料,狡猾的鬼子在自行车上架着一挺机枪,见人不问青红皂白就疯狂开枪扫射,孤身奋战的张春江胸中数弹,倒在地上。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麦田上。身负重伤的张春江,捂着汩汩流血的胸口,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进麦地,靠近他缴获的心爱的武器,壮烈牺牲。

在村人的帮助下,张春江的遗体回到了家。区中队的战友们含泪连夜掩埋了他的遗体,找到了张春江缴获鬼子的枪支。

后来,张春江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80多年过去了,刁哥村北的那条沙土路依然还在,路旁地里的庄稼收收种种,生生不息,张春江孤身同鬼子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也代代传颂……

(曲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