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栖霞老促会林新忠 、周明义、衣海涛、李渲)
在栖霞市蛇窝泊镇下范家沟村,1941年参军的抗日老兵李作响独自一人过着平静而安定的生活。96岁高龄的老人,虽已头发花白,步履蹒跚,却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说起70多年前在夏侯苏民团长身边作警卫员的岁月,一切依然历历在目。
十七岁当兵上战场
1941年,李作响刚满十七岁。
当时,正值兵荒马乱,蛇窝泊这个地方既有日本人的据点、国民党的部队,还活跃着一支八路—胶东军区五师十三团。看到日本鬼子在自己家门口扬武耀威,烧杀抢夺,李作响怒火中烧,瞒着父母,跑到十三团报名当了兵。说起这一段历史,李作响说:敌人打到咱家门口,咱宁可死在战场,也不愿守在家里坐以待毙!”
后来,部队开到平度,在这里李作响一驻就是5年,直到抗战胜利。
平度是胶东半岛的要塞,平度城被日本人占领,国民党顽固派蔡晋康的部队刚驻扎在70公里外的即墨县城。李作响所在的十三团则辗转在平度和即墨一带打游击战。
在平度,天天行军,天天打仗,几乎没有固定的地儿,今天偷袭鬼子,明天遭遇蔡晋康,打一仗换一个地方。吃的也很简单,每个战士背一个干粮袋,里面装三五斤面,部队驻扎下来以后,炊事员就挨个把粮袋收起来,才能做饭。
李作响虽然人小,却机灵勇敢,打仗冲锋总是冲在前面。当兵不到一年就被政治部主任朱可仁挑选当警卫员。
李作响当兵以后,家里一直没有他的消息。有一年,他随团部的领导去桃村开会,趁这个机会他才回了一趟家。听说儿子参加了八路军,母亲又高兴又担心,再三叮嘱他好好当兵,家里的事不用他操心。李作响原以为父母亲可能不支持他当兵,听了父母的话,一颗心才落了地。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做一个好八路,不给父母和乡亲们丢脸。
老团长爱兵如子令人敬
1944年,身经百战、战功卓著,被人誉为“智勇双全的虎将”的夏侯苏民担任第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一见李作响,就拍着他的肩膀说:“咱们一起来革命的这些人,我只认识你,就留下给我当警卫员吧!”就这样,李作响成了夏侯苏民的警卫员。
至今,说起团长夏侯苏民来,李作响还是连连称赞:好团长呀,这样的团长上哪去找!
在李作响的印象里,夏侯苏民个头不高,不抽烟不喝酒,对战士很好,很和善,一点架子也没有。团长在路上走,见到敬礼的战士,他不仅回礼,还嘘寒问暖,有时还与战士聊家常,问他家是哪里,多大了,你是哪个排的,排长叫什么,让战士感到非常温暖。有时看到有的战士风纪扣没系好,他还会主动停下来帮其扣扣子、整理着装,正正帽子。他说:“当兵的人,要有点精神才是!”
李作响平时负责首长的衣食住行。团长住在正房里,李作响就住在厢房或是廊房,每天,等团长休息了以后,李作响便摘下一块门板,往过洞里一放,把匣子枪往头下一垫,合着衣服就睡了。有时团长半夜醒了,就拿自己的被子给他盖上。记得,有一次夏侯苏民召集团部开会,让李作响去买了个西瓜解暑。开完会以后,夏侯苏民对李作响说:小李,把桌子收拾一下,把西瓜给吃了!原来,团长特意给他留了一块西瓜。团首长每人都有一匹马,可是几乎看不到他乘上几次,他总是让给伤号来骑。部队里发了新军鞋,他送给“马号”穿,自己穿旧的,有时鞋穿破了,让“马号”补一下接着穿。说到这些,李作响感慨地说:“好团长呀,他就没享过福!”
夏侯苏民团长对战士要求非常严格。一年夏天,天非常热,正好团长不在,他把随身背的匣子枪往桌上一放,就去打水,准备冲个澡。可等水打回来,却不见了桌子上的枪。李作响吓坏了,要是丢了枪,哪可怎么办。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团长提着枪从屋里出来了。他非常严肃地说:对一名战士来说,枪就你的命,怎么能随便放呢!咱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遵守革命的纪律。
李作响听了,脸一下子红了。从此以后,他始终把团长的话放在心里,走一步枪也背在身上。
活捉6个鬼子兵
夏侯苏民是智勇双全的虎将,李作响跟随他驰骋胶东,打了无数胜仗。
记得在平度的刘家庄战斗中,他们一下子活捉了6个日本鬼子,一时让整个胶东军民为之振奋。那时,八路的十三团住在吴家屯,鬼子和伪军住在刘格庄。这一天,平度县大队的人来到团部说,近来鬼子非常猖獗,好治理治理这帮坏蛋了!经过合计,大家都同意,可是鬼子整天在炮楼里,怎么打他们呢。团长说:咱这样,鬼子不出来,咱把他引出来,先派一个骑兵班掩护,再派两个便衣摸到刘格庄,打上几枪就跑,等他出来,进入咱的伏击圈,咱就打他个落花流水,叫他有来无回。
团长神机妙算,敌人果然中计。听到枪声的鬼子和伪军张牙舞爪地追了出来,有几十个伪军,十多个鬼子。夏侯苏民带领两个营的战士埋伏在刘家庄不远的地方,眼看着鬼子进了我们的包围圈,团长一声令下:“打!”
敌人知道中了八路的计,扭头就往后跑,谁知堵在后面的另一个营早已截断了他们的退路。这下子让鬼子伪军慌了神,像个没头的苍蝇,四处乱蹿。李作响所在排的排长一声怒吼,跳出战壕:抓活的,别让他跑了!于是数百战士齐刷刷地端起刺刀冲进了敌群。敌人一看,反抗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只得乖乖地投降。这一仗打得漂亮,打死了6个鬼子,俘虏了6个鬼子,还有几十个伪军。这一仗让平度周边的敌军听到十三团的名字便闻风丧胆,同时也极大鼓舞了八路军官兵的士气,此后十三团在夏后苏民的带领下,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打出了胶东八路军的威风。
对于这些俘虏怎么处置,有的战士气得要命,说:这些人侵我国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吃大米白面,我们吃野菜粗粮,留着他们还要做恶,不如一枪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夏侯苏民坚持说:八路军的政策是优待俘虏,咱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违犯纪律。李作响回忆道:那些日本鬼子穿着皮靴,根本走不了远路,实在没办法,团长就让人去村民家里借了几头驴,让他们骑着毛驴带了回去。
铁锨当枪打败赵保原
在平度、即墨一带,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的部队在那里作威作福,他们不打鬼子,专门欺负老百姓,三天两头去抢粮抢牲畜,与八路军做对。
这一年秋,青纱帐落了,庄稼也收了,八路十三团驻扎在仁兆,赵保原的部队住在莱阳的万第。突然有一天,赵保原的两个团驻进了仁兆,一个驻村东,一个驻村西,赵保原就是想趁机消灭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早已看清了赵保原的野心,准备好了与他打一仗。
这一天,天刚亮,就见赵保原的部队架起了无线电,开始往十三团这里打枪,团长紧急组织进行反击。当时,赵保原的部队两个团有2000多人,而十三团只有两个营600多人,虽然敌我兵力差距很大,但是官兵们信心十足,毫不畏惧,敌我双方以中间的一个场园为战场,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当时,八连有一挺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歪把子机枪,这回儿排上了用场。可是打了不久,机枪不响了。这下子急坏了所有的人。团长一看,立马安排人把骑兵排长喊过来,说:你们立马带上一匹空马,到即墨城去请一个人。这个人当年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团长知道他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长时间,人请来了,直接把枪卸开了,给每一个零件擦上油,把枪装好,端着枪就对夏侯苏民说:我给你来当机枪手。这个人不但技术好,而且枪打得也准,子弹“咔咔”像雨点一样扫射过去,一时把敌人给打哑巴了。
赵保原的部队以为八路的援军到了,吓得收拾兵马就要逃跑。团长下令,乘胜追击。于是所有战士都从战壕里冲出去,向敌人冲去。八路的便衣队有30多人,每人一把撸子枪,打不一回儿,子弹早打没了,总不能拿着短枪去跟人家拼,团长命令:去找铁锨,用铁锨当刺刀,和敌人拼了。
于是便衣队操起铁锨朝着敌人就去了。后来,越传越神,人们说十三团拿着铁锨打败了赵保原的两个团。
媳妇不识丈夫面
战争是残酷的,有战争就有牺牲。天天打仗,天天“掉”人。李作响回忆:去平度时,我们是11个连的编制,有1000多人,打了两三年,剩下不到600人。”
与李作响在一起当警卫员的有一个栖霞观里宋格庄的“小宋”,与李作响平时像亲兄弟一样。有一年,小宋父亲的鞋铺让鬼子给抢了。小宋回家以后,父亲怎么也不让他回部队了,可小宋还是坚持回到了部队。不久在一次战斗中,小宋不幸牺牲。李作响为此哭了一天。他向团长要求到前线去为小宋报仇。团长夏侯苏民同意了他的请求,他被任命为班长,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线。
战争是无情的。一次,在与日军的交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了李作的右手食指,把枪托打碎,差点被击中心脏。被子弹打掉了一截手指,无法用枪,他就跟部队里的双枪手学习左手开枪。后来,在平度古岘的一次激烈战斗 中,一颗子弹打穿了左小腿。排长冒着枪林弹雨,把他背了下来,医生用剪刀剪开满是鲜血的裹腿,一检查原来小腿骨被子弹打下了一块。医生用镊子从伤口里把碎了的骨头取出来,然后用纱布从这边放进去,从另一边抽出来,给他消炎,反复几次,没有麻药,李作响忍着疼一声不吭。之后,他被送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养伤,一个月后,他渐渐能下地走路了,就找到团长要求再上战场。夏侯苏民团长笑笑说:像你这样的,上战场还不让敌人“捡了蘑菇”。
不久,李作响被批准复员回乡。
他一瘸一拐地走了两天,才算到家。李作响清楚地记得,走到村头看到他姐姐,姐姐高兴地跑到家里告诉他媳妇说:你男人回来了。媳妇害羞地跑到地里去找婆婆,说:您儿子回来了。这是李作响和媳妇的第一次见面。原来,李作响在部队时,父母给他定下了这门亲事,就写信让他回家结婚。当时战事吃紧,没被批准,婚事也就此搁下了。可是不久,媳妇的父母相继去世,未过门的媳妇便直接去了婆家。
不失本色再立新功
解放后,李作响成了一位农民,默默地像普通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但他很少提起这段英雄的经历。
人民公社时期,他曾长期担任村集体仓库保管、生产队队长,不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落在别人后面,年年扛红旗,年年当先进。晚年的李作响儿孙满堂,生活幸福,他说:我要为那些牺牲的战友坚强地活着,看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天天强大起来。
在李作响的心里还有一个牵挂,就是他的老团长夏侯苏民。在他心里,他一直以为老团长还活着。他不会想到,在他复员后的第二年,夏侯苏民就在攻打高密城时牺牲了。听到这个消息,李作响彻夜难眠,他总在想:如果我继续给老团长当警卫员,他是不是就不会牺牲。2019年的清明,李作响在烟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来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在夏侯苏民墓前,李作响洒上一碗酒,挺直身体,一个敬礼,泪水便湿了眼眶,他哽咽地说:“老团长,我来看看你,我代表战友们来看你了!” 74年了,又见老团长,李作响在墓前久久伫立,他说:只要活着,每年我都来看看老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