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抗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长岛北城村有一批热血青年走出海岛奔赴抗战前线,其中一位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两广和海南岛以及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等数百次战斗,他就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王昕。
离乡闯关东见识国难
1919年11月,王昕出生在长岛县北长山乡北城村一个王姓大家庭里。从老辈起,王家就闯关东做小买卖。王昕12岁时和14岁的哥哥都高小毕业了,怀揣着让家里人过好日子的理想一起闯关东到了安东(现在的丹东市),在店里当小伙计。有一次,他和一位有经验的长者跟着一位买主去讨债被甩掉,结果老板一年只给了他五块钱,还把他开除了。之后,他又到一家木行干了三年,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
闯关东的生活磨练了王昕,也使他认识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日本人的嚣张侵略,他心中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决定和大哥一样考学救国。征得大哥和叔叔的同意后,他于1937年春天考入文登第七乡村师范,如愿以偿走上先求学后谋职业的理想之路。
求学谋生踏上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后,胶东的抗日情绪高涨。王昕来到文登师范不久,就发现虽然学校还在上课,但学生们的心早已不在校园了。文登师范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共产党员活动,谷牧、王一平等革命前辈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学校就有人组织活动,提议去延安学习。王昕主动响应这一号召,和十几位同学一起踏上了去延安的旅途。走到临沂时,他们听说经西安去延安的路不通了,当时学校也停课了。得知胶东地方党正在各地组建抗日游击队,王昕就和同学们商量先回家,找机会参加抗日队伍。王昕回家后,他的哥哥和弟弟也因为学校停课分别从青岛乡师、莱阳乡师回了家。他们在一起研读进步书刊,讨论抗日局势,更坚定了抗日的信心和决心。1938年5月,兄弟们接到在胶东抗日部队的老乡林乎加的信,王昕就和大哥直接到蓬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被分配在蓬莱办小学教导培训班,专门培训知识干部。
学业有成一生献给军旅
1938年7月,王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派到临沂党校,第一次系统学习了党的理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学习结束后,王昕被分配到鲁东支队,担任宣传股长。1939年冬,王昕又和30名干部到太行山学习,后被分配到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在临沂一带作战。日本投降后,腿伤尚未痊愈的王昕拄着拐杖追赶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斗,以及打两广、打雷州半岛、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1950年10月,王昕随部队赴朝作战,在40军参加了一次至五次战役。在最惨烈的第二次战役中,40军与38军、39军和42军等部队把美军的一个现代化师全部歼灭,截获数百辆机械化装备。1955年3月,王昕调到海军工作,1987年2月离休。王昕2013年8月1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