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经验展播经验展播
常伦庄里“常伦情”
2020-12-01 11:26:39来源:作者:

以英雄之名决战库区村“小康梦”


 

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雕像群永远激励着常伦庄人

驱车穿过龙口南部连绵起伏的群山,“乡村答卷”采访团来到龙口市水源地王屋水库西岸,这里静静坐落着一个200多户的小村庄,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常伦庄,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任常伦在这里出生,村庄也因英雄而得名。

25日,怀着敬意,我们走进常伦庄,随处可见“常伦”身影。村口英雄战斗生涯雕像英姿卓然,村内英雄战斗场景壁画栩栩如生,如今的常伦庄,已经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村庄,以英雄之名命名;小康,以英雄之名决战。正因为如此,这个村庄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与众不同的英雄气质。

烈士英名永驻村庄

“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在任常伦纪念馆内,80岁的王宝德老人动情地唱起《战斗英雄任常伦》。这首传唱了几十年的歌曲,伴随着八旬老人浓重的乡音,仍然是那样的流畅,那样的动情。

老人口中的孙胡庄,就是我们所在的常伦庄。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老人讲述起了村庄改名的经过。那段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透过70多年的历史烟云,历久弥新。

任常伦1921年出生在孙胡庄一个贫苦家庭,19岁参加八路军,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曾9次负伤,11处挂彩,1944年8月获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11月长沙堡战斗中,任常伦先后击退日军3次冲锋,率领战士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在连续刺杀5名日寇后,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为纪念英雄,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授予任常伦所在5连为“任常伦连”,1945年2月,黄县人民政府将孙胡庄改名为“常伦庄”。

从此,烈士英名永驻村庄,红色基因融入这个小村庄的肌体。

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淳朴的常伦庄人,没有忘记英雄。随着任常伦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以及“任常伦连”亮相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任常伦纪念馆、任常伦烈士纪念广场、红色文化一条街相继建成,战斗英雄形象也从平面走向了立体。

“任常伦是抗日英雄,也是我们村的骄傲,英雄的精神一定不能丢,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英雄,学习英雄。”常伦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忠金说。

“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头阵”,是常伦精神的精髓。这种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到了常伦庄每位村民心中,接续传承。在常伦庄村委会门前,一张张“善行义举四德榜”、一个个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名字,成为任常伦精神的最好见证。“无论是顾全大局,还是邻里互助,常伦庄人都二话不说,服从需要,英雄的故乡就得有英雄的精神。”王忠金说。

常伦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

走在村里整洁的街道上,迎面而来的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从他们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我们真切地分享着他们如今生活的富足。

常伦庄的美好生活,正是烈士为之献身的梦想。然而,常伦庄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革命年代,任常伦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和平时期,常伦庄人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一脉相承的就是甘于奉献、英勇拼搏的“常伦精神”。

原来,早年的常伦庄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在王屋水库的底部,那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粮食丰产,是有名的“粮仓”。1959年,政府修建王屋水库,常伦庄需要整体搬迁。都说故土难离,这道看似艰难的选择题,在常伦庄人眼里却很简单——秉承着英雄的奉献精神,服从安排,马上搬迁。

新村址位于半山坡上,都是贫瘠的山耩薄地,需要重新开垦,道路、灌溉等配套更是无从谈起,一切都要从头再来,英雄的拼搏精神在常伦庄再次发力。

“我现在记得还很清楚,小时候父母没事就去山上开荒,等后来我们稍微大点了,也跟着一块去,正是当初村民没日没夜的劳作,换回了现在几百亩相对肥沃的良田。”王忠金回忆道。

改革开放以来,龙口许多村庄开始搞活经济,引入企业,经济迅猛发展,常伦庄却没能跟上脚步。由于地处王屋水库边缘,受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诸多限制,常伦庄不仅无法引进工业企业,连大型餐饮业都不能发展。

常伦庄人再次做出了“牺牲小我”的选择,默默守护着碧水青山。在村民们看来,任常伦当年为了民族解放壮烈牺牲,他们为了水源地保护舍弃点眼前利益根本不算什么。

“绿水青山”新答卷

暂时的困难,难不倒常伦庄人。常伦庄人的坚守得到了回报,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和与众不同的红色基因,为村庄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上接第一版)来到常伦庄当天,常伦庄村党支部领办的绿兴农业专业合作社迎来了重大节点——“常伦庄”小米生产车间完成,静待设备安装调试。

“‘常伦庄’小米因纯绿色无污染,在十里八乡非常出名,小米年产量2万斤,每斤能卖到16元,高出市场价但非常抢手,根本不愁销路。” 村“两委”成员王士安说:“目前已有15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谷子的种植面积达到200亩,12月中旬设备就能安装完毕,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双增收。”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常伦庄条件得天独厚。常伦庄地势西高东低,村庄依山坡而建,顺着坡势梯形排列,灌溉水源丰富。常伦庄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将部分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葡萄,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部分村民改种作物谷物、大姜等,收入比以前能翻一倍,苹果、樱桃以及草莓等经济作物具备一定规模,是村民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

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红色品牌声名远播

记者采访当天,常伦庄恰巧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渤海轮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周志高一行,他们是专程来对接任常伦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的。“公司与常伦庄‘结对子’,就是要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周志高说。

龙口市七甲镇党委书记张坤表示,任常伦是常伦庄独有的红色文化符号,全力挖掘这一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则能在传播发扬红色文化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常伦庄不仅成为我市的红色教育基地,青岛、东营等省内城市也组团都前来开展红色教育,仅今年10月份,前来参观学习就过万人次。

红色品牌带来的人流激增,为常伦庄发展带来“新流量”,常伦庄谋划着更大的发展蓝图。

“为了满足参观学习人数的餐饮住宿需求,我们准备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屋,打造特色民宿,进而发展乡村旅游,让人们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感受原生态的田园生活。” 结合外出考察和本村实际,王忠金充满憧憬:“这样一来,既能提升常伦庄的基础设施水平,又能增加村民集体收入,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红色’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