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经验展播经验展播
“老洼金”的“掘金”之路
2020-07-30 09:06:40来源:作者:

莱阳市姜疃镇南姜格庄村:

夏季是芋头的结芋期,莱阳市姜疃镇南姜格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刚每隔几天都要根据土壤墒情和芋头长势,组织社员浇水、剪叶。他说芋头的子叶消耗的营养非常多,剪除多余的子叶能提高芋头的产量与质量。

“老洼金”是南姜格庄村老百姓对本村土地的“爱称”。“过去,虽叫‘老洼金’,却没有真正的‘黄金’,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无法浇水的三等地,几乎没有收益,还有不少土地常年撂荒,现在我们把群众组织起来了,打机井灌溉、上机械平土、选产业增效,三等地改造成了一等地,效益翻倍增长。”张占刚说。

支部领着干 闯出新天地

对张占刚来说,2019年是难忘的一年,在浙江学习观摩、在江苏封闭培训,如饥似渴般当了回学生。“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专题研修,课程全是围绕合作社讲的,运营管理、项目选择、品牌打造,让我大开眼界……”说这话时,张占刚显得很激动,“培训回来我就琢磨,怎么找到一条适合咱村自己的发展路子,开会和村党支部成员商量,研究如何搞好自己村的合作社。”

由党支部来领办合作社,这是个新鲜事物,如何让群众理解、加入合作社,放心地把土地交给党支部,是张占刚的第一件心事。在张占刚的动员下,支部成员带头入了股。党支部还重点选择了12名态度积极的党员,动员他们也将自家的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又将12名党员划分为4个小组,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三叔,你算算现在一亩地能挣多少钱?种玉米、小麦,除了化肥农药成本不说,遇上干旱天,一家一户单干,你连水都浇不上。以后要是流转给合作社,最起码300元土地保底收入是攥手里的,浇地施肥不用你操心,你可以出去找份工,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地还是你的,还有分红,不比以前强?”党员李显文反复做其三叔李秋古的工作。

“群众开始不理解,但是我们通过党员带头干,又给他们算清了对比账,大家逐渐都同意了。以1亩地入股合作社来算,每年可拿到300元的保底分红,合作社收益后,再拿出纯收益的20%进行分红,群众一听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肯定愿意。”张占刚说道。

群众入社兴趣日渐浓厚,村党支部趁热打铁召开了合作社成员大会,就股权、收益和土地资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村集体以土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入股,占股37.5%;群众以土地、现金入股,占股62.5%。2019年3月,南姜格庄村高儿山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139户村民全部签订入股协议。

拾起老本行 再造“老洼金”

有了流转的土地,张占刚又马不停蹄主持召开了一次支委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发展芋头产业,但他话音未落,反对声便此起彼伏——

“占刚,我不同意,咱们种芋头种了那么些年,也没挣多少钱。”

“近几年咱们村芋头产业没落了,年轻人大多愿意外出务工,没人愿在家种地,恐怕效益也不能保证。”

……

面对激烈的项目讨论,张占刚做足了准备工作。“我们村种了几百年芋头,土地中微量元素丰富,种出来的芋头白而不黄、面而不水,在胶东半岛颇有名气。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莱阳芋头出口日本,其中品质最好的就是咱村的芋头,现已成为出口日本免检农产品。”“这么说倒也有道理,可到底怎么干?”有的党员反问。

“我们村东的那片地土质好、无污染,有机质含量高,最适合种植芋头,其中以‘孤芋头’质量最好。打两眼井,解决浇水问题,就能保证基本产量。我们将山耩上的小块地进行整合,化零为整,可以大大提高机械使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以我们村群众的丰富种植管理经验,每亩地产量达到3000斤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单个60克以上的产量能占30%,大约1000斤,现在能卖到5元/斤,剩下的2000斤按照市场价格每斤1.2元,扣除肥料、人工等成本,一亩地少说也能挣5000元。另外,咱村里还有个加工厂可以就地加工,并且与莱阳瑞光食品有合作,销路也不成问题。”张占刚越分析越有了底气,在座的党员也频频点头。

既然决定了,就无惧困难大胆干、大胆闯!村党支部把当前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分工,有人找钻井队打井、有人联系购买滴灌设备、有人现场研究土地平整方案……班子成员个个带头干在前面。张占刚主动向上级党委汇报了想领办合作社的想法,姜疃镇党委还专门安排了镇上的包村干部“一对一”靠上指导,帮着做群众工作,协调电力、打井等事宜。在多方协助下,270亩土地的流转只用了4天时间。

为了提高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程度,村党支部专门聘请专家到村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邀请种植芋头经验丰富的党员带头管理,既发挥党员先进性,又能保障芋头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技术上,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邀请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实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技术服务。发挥省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莱阳芋头”品牌的优势,合作社注册了“高儿山”芋头品牌,让村里的芋头有了自己的名字。在销售渠道上,除了与企业合作外,还通过网上认购,将芋头直销社区、商超。在制度管理上,聘请会计事务所和法律顾问专业人员完善合作社规章制度,明确社员权利和义务,健全收益分配协议,规范合作社的档案资料,建立财务账目……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为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筑起了一道“防火墙”。“群众把最在意的土地都交给合作社了,我们就得处处为合作社着想,让合作社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规范起来,让老少爷们放心。”张占刚说。

党群一条心 共走富裕路

合作社前期投入大,平整土地、打深水井、铺设滴灌、购买农资……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张占刚有些发愁了,该怎么办?钱从何来?

心思细腻的支部委员盖志欣看出了张占刚的愁绪,家境一般的她主动与家里人商量后,义无反顾地将家中仅有的2万元积蓄拿出来投入到合作社,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党员、群众也纷纷拿出存款,不到三天时间凑出了26万元。

经过一年的努力,南姜格庄村终于把昔日种植规模散、小、乱的低效田改造成了产量高、规模大的“聚宝盆”,原本只是零星种些小麦玉米的撂荒地,如今亩产芋头4000斤,可实现收益6000元。2019年,合作社实现每亩增收600元,销售收入达57万余元,利润达18万余元。村党支部决定将收益作为滚动发展资金,用于合作社发展壮大,在2020年实施二期土地入股,力争入社群众达到300户以上,整合土地600亩以上。

“农民有了增收渠道,每年有300元的保底收入,今年每亩地还有300元的分红,以后还会更多。村里有个小的食品加工厂,可以承接芋头的初加工业务,我们通过争取,合作社的社员可以优先到厂子里上班,男劳力每天收入100元,女劳力每天80元,在家门口就可以当工人。”张占刚说。

农技员姜师傅是一名党员,也是村里种芋头的“老把式”。谈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他喜上眉梢:“我本来在城里打工,岁数大了回村后一直没事情做,村里搞了合作社,我也有工作了。在城里打工咱不专业,但是种芋头可在行。现在翻地、培土都用上了机械,花了七八万新打了两口机井,浇水用滴灌,比早些年种芋头快了好几倍!”

“这是我干支部书记的第10个年头了,感觉我以前开展工作,干得不好也不差,干得不够明白。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路子,让我自己明白了作为支部书记要干什么,仿佛眼前一下子亮堂了。党员群众看到了希望,我也感受到了大家拧成一股绳的那种劲头。”张占刚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坚毅,充满信心。

如今,南姜格庄村正在建设芋头产业文化馆,计划深挖芋头文化。游客不仅可以在文化馆中了解芋头的历史文化、种植模式等,还可以在芋头种植基地体验芋头种植、收获等农事体验项目,形成“芋头生产+历史文化+农事体验”的文旅模式,一条充满奔头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