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聆听经典故事聆听经典故事
小竹竿刻下5000里“支前路线图”
2019-12-27 16:01:23来源:作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有一根一米多长的小竹竿,竹竿上面斑斑点点的,仔细一看,上面还刻着许许多多村镇的名字。别看小竹竿不起眼,却是馆内陈列的国家一级文物,而烟台人更应该铭记的是,这根小竹竿原来的主人是莱阳支前英雄唐和恩。如今的莱阳党史研究中心还存有“小竹竿”的一件复制品。
  唐和恩是莱阳龙旺庄镇西陡山村人。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等3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把这些地名连接起来,行程长达5000余里。这些地名按地理位置联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支前路线图,真实地记载了唐和恩小支队艰苦而光荣的历程,记载了人民群众为革命战争胜利立下的不朽丰功,也是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高歌猛进的历史见证。

  放下农活去支前小竹竿刻下“行军史”

  淮海战役前后,胶东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支前运动,共动员了260余万人次参加支前活动。1948年秋,解放区人民迎来了“土改”后的第一个大丰收。一天,正在地里忙着收庄稼的唐和恩,听说村里要组织民工队到淮海前线去,便放下手里的活,急急忙忙跑往村支委会去请战。出发的日子到了,上级安排给他们的任务是运送公粮,唐和恩带领本村小车队启程,加入了淮海支前大军。当时他被任命为分队副指导员,兼分队党支部委员和小队长。
  他随身带了一根1米多长的小竹竿,累了,用它当拄棍,过河、涉水、踏雪时则用它探路。有心的唐和恩还把支前所走过的地方,用针尖刻在小竹竿上面,作为一个永久的纪念。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和队员们推着木轮小车,跋山涉水,随军转战,先后支援了济南战役、徐东阻击战和淮海战役。

  吃“三红”送粮食冒炮火前行不叫苦

  曾多次完成支前任务的小支队长唐和恩坚定地向上级保证:“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运送什么。”
  他们和数百万支前民工一样,顶风冒雨,忍饥耐寒,日夜奔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按时把粮食弹药送到战士们的身边。途中,为了节约粮食支援前线,唐和恩与队员们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给子弟兵吃。有时,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的民工倒下了,他和队员们立即把民工所运的物资分装在自己的车子上继续前进。
  遇上阴雨天气,他和民工就把自己身上穿的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运粮的车上,宁愿自己淋湿挨冻,也不能使军粮受半点损失。满载着军粮的木轮小车艰难地行进在泥泞的路上,一拱一条沟,一步两个坑,运输队员深一脚、浅一脚,鞋拔掉了,脚磨破了,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仍然拼命拉,使劲推,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解放全中国。

  赤膊破冰探路小竹竿主人被评特等功臣

  唐和恩的事迹很“刚烈”,尽显胶东男人的气魄。
  一次,唐和恩拉的小车走到临朐一带,一下子陷进了泥坑,推拉了6次都没有效果,最后猛地一拉,绳子断了,他一头栽到泥坑里,摔得满身是泥,嘴角破了,牙齿也磕掉了一颗。有的民工要替他去拉,他说:“前方的战士身上穿个窟窿都照样冲锋,咱磕掉个牙算啥!”
  一个冬日下午,急速行进的小车队被一条数十米宽、结着薄冰的河面挡住了去路,近处又没有桥梁可以通过。绕道过河,必须多走若干路,浪费两三个小时。此时,西北风夹着雪花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唐和恩望着眼前的河水,看着停在河边的一车车粮食,急得两眼冒火。大伙看出他的心事,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都过来了,咱们还能被这条河沟挡住吗?”唐和恩一看大伙的劲头,浑身更是有了无穷的力量。
  他脱下棉衣扛起一包粮食,第一个跳下河去,在前面破冰探路。队员们有的扛粮,有的抬车,在齐腰深冰冷刺骨的河水里跟着唐和恩徐徐地前进。队员们虽然冻得唇青脸紫,直打哆嗦,但他们相互鼓励,彼此照顾,顺利地达到彼岸。可是,还没来得及穿衣服,国民党的飞机就来了,他和队员们迅速疏散,一口气跑了半里多路,避开了空袭,按时将粮食送到目的地。到了前面村上休息时,他找老乡打听一下村名,在小竹竿上刻下了“郭庄”二字。
  淮海战役结束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的“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他所领导的小队被评为“支前模范队”,同时荣获“华
  东支前先锋”锦旗一面。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电影《车轮滚滚》中那位携带竹竿推着独轮车的主人公耿东山,就是以唐和恩为原型编导拍摄的。